时间:2024-05-04
■刘 峰/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近十多年来,国内研究者对TRIZ理论做了大量研究,TRIZ理论基础是一种技术系统的进化性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适用于工程技术改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类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认识,厘清问题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实际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目前,TRIZ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非凡成就,也正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深化TRIZ成果并应用于非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管理、教育、营销及艺术创作等诸多行业。其中TRIZ理论在科研创新方面及各类大型课题项目上发挥的广泛作用证明,TRIZ理论的科学方法和应用规律适用于高等教教科研领域。[1]
个性化的人才发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识教育具有灵活的课程建制、深厚的理论适用基础、有效的弹性管理模式等特点,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文化水平,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本文借力于教育领域的矛盾矩阵,在探究TRIZ理论与构建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中,试图解决教育传递过程中所遭受的冲突,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大学通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健全通识教育组织机制四个方面提出TRIZ理论创造新思维在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中的推行策略,从而提升高校通识课教学有效性。
高等教育双重性质的体现之一就在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力效应,“通识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意义重大。”[2]通识教育以实施的多样性为显著特征是实现这一宗旨的有效路径, 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很多高校主体普遍坚持实用主义观点,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甚至出现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偏差,认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假想出冲突矛盾,甚至认为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没有实践价值。当前构建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其一,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否需要迎合市场经济,慎重处理物理矛盾。在TRIZ理论中,物理矛盾是指一个技术系统中的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通识课程,良好的通识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自身的组织建设,利于培养人的理性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然而结合通识教育发展现状,我们不难看出,部分高校对通识教育功能认同度不高,缺乏从“全面育人”的意义上去思考通识教育。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中尤其明显,出于办学运营的角度,这部分高校的功利化倾向更加明显。如果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一味迎合市场经济,会造成“唯专业论”、“唯技术论”的怪圈中,过分夸大市场经济的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因而更加制约非功利性通识教育的发展空间。[3]如果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忽视市场经济导向作用,会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进入较大困境,在专业培养方面出现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因此,TRIZ理论中在处理物理矛盾方面多采用“折中”方法,依据TRIZ理论提供的四大分离原则来解决物理矛盾,即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条件分离和系统分离。以条件分离原则为例,处理物理矛盾我们引入一个条件元素,高校建设将专业建设和通识教育同向同行,很多特色的校企合作单位和机构应运而生,应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方法达到调和适中的发展。
其二,以培育完整的人为宗旨,部分高校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误导错判技术矛盾。在TRIZ理论中,技术矛盾是指一个技术系统中的两个不同参数之间的矛盾。当一个参数变好时,另一个参数就随之变差。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需要锤炼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还需要推动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通识课程。高校需要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不是割裂二者,避免造成误导错判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成为一对技术矛盾,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那么,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呢?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之一是"通专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改革深化和优化为指导思想,推进通识教育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3]很多高校设置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通识特色核心课程,学校主要从提高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度和合理设置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两个方面着手,并重点落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上,在教学组织形式、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团队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其三,以上的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分析中,我们发现对同一个参数的两种不同甚至是相反要求的矛盾类型,这是一种更尖锐、更本质的矛盾。高校的通识课程缺少系统的规划设计,基本上是拼凑型课或讲座型课程,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通识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连接传统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是深化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识教育是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运用TRIZ 理论冲突分析方法,在高校教育场域内,存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子系统,且注重了两个子系统的交互式发展变化,从而在局部质量原理的理论基础上有效解决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冲突,使系统各个部分处于最佳状态。[4]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关于技术发明创造的理论,是俄语缩略语,由前苏联著名专家阿奇舒勒及其团队,在分析了全球两百万份以上高水平发明专利后提炼出来的。事实证明,运用TRIZ理论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关于TRIZ理论,上文我们提到的“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只是TRIZ“家族”中的冰山一角,TRIZ理论还包括创新思维bai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许多高校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具有非结构化的特点,利用TRIZ理论进行大学通识课程改革能促进全面育人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学生应该在不断努力学习中提高自身具有的素质能力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发展对自身能力的需求。一方面恰当运用TRIZ理论操作性强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将TRIZ理论和高校的教育模式工作互相结合,也能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和模式创新,进而为TRIZ理论在各级各类教育阶段发挥应用管理功能搭建平台。
TRIZ理论认为任何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分解为两种物质和一个场,可以用物质-场分析法来分析,并通过分析系统内的作用要素,搭建物质-场模型,以解决目标问题中的各种矛盾,进而获得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运用物质-场分析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技术体系都包含物、相互作用和场这三个要素, 且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又彼此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物场体系。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物场体系至少要包含两个物和一个场,由两个物和一个场组成的物场体系是最小技术体系,只有满足这种条件,才能产生一定的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特定功能。S1是通识课程体系(内容、知识、理论、教材等),S2是建设通识课程体系的路径(策略、方法、监管、评价等),能量F作用于S2,使得S2对S1发生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下1图示),改变或提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的解决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
图1
TRIZ进入课堂需要选择好恰当的策略,单单从课堂教学微观层面上看,TRIZ理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一定要求,下面将以高校生态文明教学为例,分析当前发生的“生命意义与尊重科学”的典型案例。运用发现问题—抽象出问题模型—运用TRIZ工具确定标准模型—具体化最优方案的思路(如下图2示),从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健全通识教育组织机制四个方面提出TRIZ理论创造新思维在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中的推行策略,打造交叉式、互动式课堂,从而提升高校通识课教学有效性。
图2
(1)发现问题:忽视生态规律,蔑视生命给公众健康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威胁,面对挑战自然后的治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感染者的收治与救治,还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强化对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安全处置。
(2)抽象:TRIZ标准问题。提炼标准化TRIZ问题一般包括:第一阶段需要确定系统中各个单独成分,第二阶段找出最原始的问题,第三阶段明确需要改善的那一部分特性。[5]生态安全是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一道生命保障与健康管理的警戒线,以生态循环和风险防控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体系。
(3)标准方案:生态安全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是一个由环境安全和系统安等组成的动态安全体系。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自然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出现了潜在威胁,并围绕生态自然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出重要挑战,因此,推进方案固化、标准化为采取有效防控举措提供科学引导。
(4)具体化:最优解决方案。TRIZ理论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描述的越清楚,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方案。[5]在大灾大难面前,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更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关于数据统计措施,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为对抗自然灾害做出重大努力,也为积极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作为一种公认的、较成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推广应用无论对于高校还是企业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高校在TRIZ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在TRIZ理论的支持下,可以将高校人才培养视为一个系统,如何处理专业知识与多学科知识双向渗透的关系,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挖掘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判断高校教育改革的效果,高校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基,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合力作用,一方面通识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另一方面高校非常重视专业教育,探索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双模块互动模式之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