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易 铮/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教育教学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学生真正喜爱的、终身受益的德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智能”的力量正在重构教育的未来。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互联网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扩宽了学生的学习视角,也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学习的趣味性。本文通过概念介定和“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重要性解析,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是一门面向我校高职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融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审美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现代综合职业素养。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理论传授和线下实践指导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这些感受内化为价值追求,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担当,帮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领悟做人、成人、成才的道理,更好地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这一概念指的是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借助网络软件,建设手机课堂,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将人文性、职业性和价值追求融为一体,利用信息技术、新媒体优势,将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开辟“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新领域,实现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整合。其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借助网络互相分享彼此学习成果,全面激发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建设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建立全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互联网已经叩响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早在2015年,“互联网+”就写入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正式将“互联网+教育”纳入国家整体设计。毫无疑问,挑战来啦,机遇也来啦!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变化,学生在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能不变化吗?课堂教学能不改革吗?“95后”、“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他们对有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八股、“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教学越来越厌倦。山中十日,人间百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由互联网延展到“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大气候、小环境,这样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应该适应这个时代,应该让互联网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有机整合,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指导方式及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中阅读和积累素材,借助互联网背景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现代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改变教师陈旧观念,让教师们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脚步。
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的途径:一是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对学生历史观、价值观的引导,让高职学生借助“互联网+”能自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贴近学生,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形成教学体系,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高职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既坚持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根据学生实际求职需要,特别是专业学习需要,整合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让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统一。二是探寻更广阔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空间,既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传承,又发挥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融合。做好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及新媒体等,占领主阵地、占据至高点。设计形式新颖的主题项目模块。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突出培养国家、企业所需要的健全人格的人才,使高职院校学生做到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良好对接,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建设思想、构建生态课堂,培养学生向学、乐学的心态。
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改革的方法:一是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将人文性、职业性和价值追求融为一体,将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开辟“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新领域,实现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整合,既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二是研究互联网+“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基本流程,优化“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指导方式。认真研究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高职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课产生的影响。分析“ 00 后”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现状以及成长成才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是认真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和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可行性做法。通过基于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积极引导和鼓励授课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把脚本写作、教案制作和上网授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教学平台与其它各类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以及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的建设。四是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教学的评价策略。通过基于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职业素养培育研究,使广大教师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