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 静 郭 淼 陈彩玉 任晓花 吴海龙/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日益重视,“校园欺凌”现象作为构建安全校园的重点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和曝光,更是让这一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热度飙升。本文立足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分析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正确处理校园欺凌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远离校园欺凌的毒害。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较多,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其中,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性格,二是心理因素;而间接原因有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家校衔接、课程、氛围、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1、性格原因
个人性格原因是导致欺凌行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性格和心理因素最为突出,其中,个人性格是导致欺凌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刚强,就容易攻击他人,有的性格内向,则容易被欺凌,有的学生性格天生懦弱,对问题难以灵活应对,在受到欺凌时往往选择逃避;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言行敏感,容易被他人孤立。
2、心理原因
由于欺凌行为的出现势必涉及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问题,在分析其心理因素时,需要针对性地分析。就欺凌者而言,主要是因为中高职生年轻气盛,容易出现过激情绪,往往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不能冷静思考和协商解决,而更多的是采取打架的方式来处理,加上压力大,遇事后往往较为冲动。而就被欺凌者而言,主要是有的学生自卑心理较强,自身的自信心较为缺乏,且往往人际关系较差,在面对欺凌时,往往缺乏反抗意识;有的学生则由于防范意识不足,在遇到挫折后往往难以自控,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遇到欺凌时,保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有着胆小怕事的心理,进而产生恐惧、害怕、抑郁、担心等情绪上的阻碍,受欺凌后甚至精神恍惚。此外,有的学生的报复心理较强,在遭受欺凌后,虽然不会沉默不管,但是由于报复心理较强而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暗暗较劲和策划如何实施保护。而其根本性的原因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不够,当学生出现偏差心理时,往往浑然不知,在受到欺凌时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慰藉,容易引发不可收拾的惨剧。
1、家庭因素
由于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间接原因较多,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就家长原因来看,一是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素养不高,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二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对子女的冷漠、逃避型的应对等,都会导致子女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危机事件。
2、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制度原因,如果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较为死板,缺乏弹性,对学生缺乏引导性和服务性,有的过于严苛,有的较为松散,使得容易增加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教师原因,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当,所采用的方法缺乏人性化,对学生不重视,学生容易形成反叛心理。任课教师则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缺乏关爱,甚至存在歧视的情况,使得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形成鸿沟,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较差,增加了被欺凌的可能性。
在家校衔接方面,由于家校共育方面具有较强的形式化,家校共育的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掌握不够,学校对学生在家的情况也不知道,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有的则是放任自流,使得问题难以解决,甚至容易激发矛盾。
就课程因素而言,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较为薄弱,道德水准较低,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较为淡薄,难以抵御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使得欺凌事件频发。
氛围因素,主要是由于校园氛围不和谐所导致,以及缺乏和谐的班级氛围,容易出现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
3、社会因素
就社会因素而言,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盛行所导致,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由于信仰的差异,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思想会产生较大差异,一些学生吸收了强势、掠夺的部分,使欺凌他人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一些学生,由于对别的民族认知狭隘,对其文化和习惯不能包容,产生排外情绪,这也成为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带来的危害较大,且经常频发,以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梳理,为加强对其的应对,笔者提出以下较为详尽和完善的对策。
一是做好新生入校测评工作,主要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有关攻击性行为问卷的调查,以更好地对学生是否具备攻击倾向进行调查,并结合问卷情况,掌握学生在语言、网络、人身、关系等方面的攻击和欺凌数据,将其纳入有欺凌倾向的学生,并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归类,再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纳入欺凌信息管理系统之中,并加强对其的跟踪调研,及时记录有关行为。
二是建立完善的跟踪观察体系,切实加强与重点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要相互监督,加强对身边同学日常行为的关注,尤其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并及时地统计信息并汇报,以便于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三是切实做好定期家访工作,有条件的尽量进入家庭进行实地家访,若条件不允许,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开展家访工作,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掌握学生的相关情况,了解家庭相关情况同时做好记录。
一是针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需要做好建档工作。这主要是在测评和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有校园欺凌倾向行为学生的档案,并根据轻重实施分类建档,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欺凌行为定期记录,做好欺凌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纳入档案之中,并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对欺凌倾向不同的学生做好终结性评价,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经常被欺凌的学生也需要建档,切实了解欺凌事件的全过程,记录在档,做好对其的安抚。
二是加大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力度,作为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在注重学生建档的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对具有欺凌倾向较为明显和攻击性较强的学生,需要对事件过程进行深入了解,不能一味地惩罚,需要找准原因,针对性地做好对其的教育,而受欺凌的学生,则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辅导,通过加强对其的关爱,找到问题和症结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尽可能地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强化教师自身的法制意识,做好校园安全潜在威胁和隐患的识别与预警,切实提升教师在矛盾缓解、现场管理、及时调解等方面的技能。
二是注重校园环境与氛围的优化,切实注重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实施,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力度,尤其是对欺凌行为学生的处理方式要科学处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防微杜渐,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欺凌行为的成因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加强分析,并结合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尤其是要做到防微杜渐,常态化和人性化管理,才能更好地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还校园一片祥和、宁静的学习净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