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破除大学英语听力难教之魔咒

时间:2024-05-04

■李文佼/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级别的听力教学,或与口语有机结合为听说课程或作为一个有别于读写课程的独立课程开设。在国内外一些标准化的语言能力测试中听力所占的比重不容小觑。然而,在各种语言测试中,中国考生听力部分的得分往往低于其他部分。这反映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对滞后且费时低效。基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旨在破除大学英语听力难教之魔咒。

一、迷之英语听力

听力,是人类在习得母语的时候最早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母语听力技能的习得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对于二语学习者,特别是对英语为外语国家的学习者来说,听力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究竟哪些问题是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的拦路虎呢?Goh基于Anderson的三段式理论框架(即感知-解析-使用)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她发现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问题大多集中于前两个阶段,即感知和解析。可见,中国大学生的听力理解障碍大多都是诸如语速、单词识别、生词、复杂句、陌生的发音等低层次的信息处理问题。

Wang & Renandya根据调查结果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按照其来源划分成了五大类,分别是文本因素(语速,词汇难度),信息处理因素(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听者心理因素(紧张,焦虑),任务因素(不同类型的听力习题)和环境因素(外部干扰)。他们文本因素和信息处理因素是构成听力理解问题最多的因素。最令二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和沮丧的是他们无法在听力中识别那些在文本阅读中已知的单词。可见,学生听力提升的障碍主要在于词汇。中国大学生的词汇大多是消极词汇。换句话说就是看到认识,但是听到无法识别,且不能自主运用。单词识别速度过慢会影响意义构建,形成听力理解障碍。而单词识别的失败则会直接导致无法建构意义;语音文本中的语义缺失无疑会对最终的听力理解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过去三十年见证了听力在英语教学中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到现如今无可替代的主角位置的华丽转变。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和电子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尤其大学生们,都更愿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不是单一的阅读了。因此,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过去几十年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不断改革创新,出现了一些主流的听力教学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结果导向型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听录音,做听力选择题,核对答案,再次听录音。学生是否能做对听力选择题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角色变成了音频播放师,并未给学生听力技能的发展提供任何指导和帮助;同样的,学生也并不是在习得听力技能,而是相当于在做听力测试。可见,结果导向型的传统听力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听力训练,任务模式单一(多为选择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听力的硬实力。遗憾的是虽然饱受诟病,但这一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却仍然活跃在众多EFL国家的英语听力课堂中。

(二)策略导向型

策略导向型听力将关注焦点从学生的听力表现转移到了学生在听力理解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换句话说,策略导向型听力教学更侧重过程,对学生更友好。从过程的角度来看,错误的答案是听力理解过程中问题的指向标,能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的出错点,进而讲授相应的听力策略来弥补,实现精准教学。策略导向型是目前主流的听力教学模式中研究最为深入和全面的一种。但对于这一听力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者们尚未达成一致。Ridgway认为如果策略的使用是有意识的,那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以使其在实时的听力任务中激活并运用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相反,如果策略的使用是自发的、无意识的,那么策略的显性教学并无必要。

(三)文本导向型

文本导向型听力教学,俗称泛听,强调大量练习的重要性。在文本导向型听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类型的听力活动使学生沉浸在大量重复的、可理解的、令人感到愉快的语音文本中。重复且可理解的语音输入可以让学习者们充分接触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自然的获取语义,从而实现习得的目的。另外,轻松愉快且可理解的语音输入能加快学习者单词识别的速度,防止感知阶段的问题,促使学习者做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解析和运用),最终提升其整体听力表现。令人振奋的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文本导向型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在一些实证研究中得到证实。

三、一些听力教学建议

(一)从结果到过程

多年来,英语听力教学一直侧重听力结果,听力作为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却往往被忽视了。近年来的听力教学研究将目光转向了听力过程,即学生应如何解码各种相互关联的语音信息,从而最终实现理解语音文本的目的。对学生听力过程的了解能使老师更好的针对学生在听力各个阶段(感知-解析-运用)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问题集中的环节,教师可进行有指向性的教学设计,譬如讲授听力元策略的应用(如选择性倾听,有意识注意等)来帮助学生安排,管理并评估其听力过程。

(二)从训练到习得

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两大来源之一(另一来源为阅读),对二语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除了听力课上的精听,课后泛听的作用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也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更好的习得效果,教师可设计突出英语语言或语音特点的听力活动。这类型的注意活动能引导学生关注平常在学习中忽略的语言及语音特点,从而帮助学生重构他们已有的语言及语音体系,获得进一步的语言发展。

(三)从单模态到多模态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与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同,以社交媒体为基础的交流更具互动性、更加多模态。当今社会,交流不再局限于语言这一单一媒介。在声音、静止或动态的画面、视频等各种媒介的辅助下,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充分利用基于媒体的多模态语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听力教学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