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4-05-04

■敬 苗/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世界范围内人口发展趋势逐渐表现出两个特征:平均寿命延长以及老龄人口占社会比例增加。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年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会随着器官逐渐老化,当步入老年之后,这种器官衰退的速度更加明显,所以,在老年人们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病人开始逐年增加。相比与年轻人,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对于因遭受疾病侵袭所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成为了他们沉重的精神负担,一旦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常常会出现焦躁不安、极度恐慌、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担心自身无法承受疾病的痛苦以及担心家人不再关心自己,从而引起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对于病情的治疗相当不利。所以为他们积极开展各种心理护理活动,是老年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护理老年病人的重要环节,能起到药物治疗所不具有的奇效。做为一名护士要对病人异常的心理变化和活动有清楚的了解,加倍体贴、关心他们,主动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耐心的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把心理护理工作当成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去执行。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一)抑郁心理

当辛苦了半生终于能在老年享一下清福的时候,突然检查出来患有疾病,且这些疾病大多以慢性病为主,不仅治疗的过程漫长,而且治疗效果也不明显,老年人的心理很难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极容易在长期治疗后见不到改善而产生抑郁心理。这部分老人经常会出现郁闷、食欲衰弱、情绪低落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做出自杀等过激行为。

(二)恐惧焦虑心理

病人不是医生,无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得病又担心家人不告诉自己实际病情,因此常常会过分担心,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会不侵蚀时他们的健康,导致他们脾气暴躁、情绪不佳、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过度敏感心理

老年人由于不从事工作,整天赋闲在家,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不管是因为对于康复治疗没有信心,还是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老年病人都会对于医生的病情描述产生猜疑心理。他们会变得过分关心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想通过医护人员之间的对话判断出自己的病情,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四)自尊心过强心理

老年人由于退休之后在家无所事事,且子女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威信降低了,对于家庭也不再具有掌控力,脾气容易变得暴躁,性格容易产生较大变化。

(五)孤独寂寞心理

老年人大多听力退化严重,思维反应速度也远不如以前,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常常不能正常进行对话交流,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并且由于一些老年病病程长,治疗过程漫长、见效又慢,这都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由于经济上较为拮据,子女又不在自己身边陪伴,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会让老人倍感寂寞和孤独。一般这样的老人都是那些行动不便或者卧病在床的病人,他们也更容易情绪低落,烦躁易怒。

(六)自责愧疚心理

一般会产生自责愧疚心理的患者都是家境较差的老人和家境较为困难的农村老人,他们觉得自己生病治疗花费的金钱太多,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拖累了子女的生活。这种心理容易让他们产生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行为,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只想赶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对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的前提是护士能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在护理中出现各种问题知道正确的应对方法,在具体护理的时候,护士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因为老年人大多事情比较多,较为挑剔。注重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生活中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经过长时间的耐心护理和贴心陪伴,建立起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使得他们更加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二)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随时处于清洁状态,及时处理患者的分泌物,如果是术后护理更要注意这一点,并及时观察有无并发症;(2)帮助那些丧失自理能力的患者经常翻身,为他们按摩长时间受压部位,让他们感觉自己不仅身体在被细致的照顾,情感上也在被时刻关心;(3)为留置导尿的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4)经常为患者整理床铺,更换床上用品,确保床铺整洁无异味,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建立舒适的护理和治疗环境

注意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安静舒心,把处于同一社会阶级的病患安排在一起,确保他们在闲暇之余可以找到有共同话题的病人聊天,让他们有丰富的精神娱乐活动,不会因长时间无人交流产生孤独或者郁闷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进入病房做护理工作之前要先敲门,最大程度上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尊重,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治疗或者护理之前先征求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在他们无异议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医护操作。

(四)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意见

在老年人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有护士在旁指导和帮助,部分老年患者需要置入PICC管,借此降低服用药物时的不适和痛苦。另外,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输液速率和输液量,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增加老年人的心脏负担。

(五)提供适宜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得体的语言是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护理人员必须心理素质良好,语言素养优秀。此外,医护人员要尽量用自己贴心的护理赢得患者认可,从最开始接触患者时便注意打好医患关系的良好基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让他们在精心的护理下增强康复的信心。

(六)有针对性地护理心理

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例如:对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及时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最新康复进度,让他们对自身情况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的保持乐观心态;对于猜疑心较重、较为敏感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详细介绍病情病理,让他们不再整天陷入猜疑的焦虑之中,从而在精神和身体上放松下来,更好地配合治疗。

二十一世纪的老年患者的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生活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的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更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爱护、关心老年患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