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立莉 李文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体现了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红楼梦》中的建筑园林就是很好的典范。跟随林黛玉走进贾府,感受这一豪门贵族、皇亲国戚的贾家,自然与别家不同。建筑的结构布局、室内装饰、私家园林,都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可见,建筑园林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传达思想文化的载体。从林黛玉视角出发构建《红楼梦》中的建筑园林,通过建筑园林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观念。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这些都属于思想文化观念,有着独特性,这种特性对建筑园林影响深远。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一天的行踪和所见所闻,揭开了贾府的帷幕。建筑布局严整、气势恢宏,室内装饰庄重典雅、富丽堂皇,楹联、匾额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贾府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敕造荣国府、宁国府是最典型的北方官式住宅形式。贾府由许多不同的房屋组成围合的院落空间,不仅拥有多进院落,还横向设置了跨院。如贾母院,就设置了垂花门、抄手游廊和穿堂,庄严肃穆又豪华气派;贾赦院,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贾政院“荣禧堂”的五间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轩昂壮丽。荣国府以荣禧堂作为建筑的核心,中轴对称展开,建筑格局方正对称,严谨有序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一正两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尊卑有序”。庭院组合的木框架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因为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等级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要求,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社会。
荣禧堂体现了传统审美标准——庄重典雅、中正平和。在堂的正上方挂有皇帝御笔的匾额,起到了“脸面”的作用;正面墙上挂有中堂画;木质的家具展现出厚实沉稳的风格;精美的雕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空间布局和家具摆设方正对称,体现了儒家的“中正平和”思想。装饰品的陈设更能表现出中国古典韵味。堂前列柱刻上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体现主人对世事人生的体味,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充分显示了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崇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1]思想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万物和谐共存。中国古典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和谐地融为一体。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构成自然风景式的园林,追求诗情画意之境,山水林泉之乐。中国古典园林表达着“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这正是“自然之美”的典型体现。
曹雪芹精心构筑了大观园,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园林知识。大观园里风景如画,山石叠嶂,溪流飞瀑,亭台楼阁,花木修竹,祥禽瑞兽。作者将园林布景与人物、事件相结合,同时容纳了四季流转。正如贾政所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所以,景观命名、匾额、楹联运用典雅的字句,概括景观特征,指出精华所在,点化诗词意境,感染游人,激起丰富的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也是园林“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如潇湘馆——有凤来仪,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怡红院——怡红快绿,诗句:“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蘅芜苑——蘅芷清芬,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亦香。”稻香村——浣葛山庄,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藕香榭,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此外还有,秋爽斋、紫菱洲、暖香坞、滴翠亭、红香圃、凹晶溪馆等,景观命名体现了自然美,展示了园主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中国园林艺术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境界,创造出美的境界,远离尘世,返璞归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常常运用自然山水、植物花草来比喻人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诗经》中用山水赞扬人的精神品质,《楚辞》中用香草美人比喻高洁人格。《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对山水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赞颂。园林中山水不仅出于对自然之美的摹拟,也代表了对美德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桂花“蟾宫折桂”,海棠“玉堂富贵”。这些植物蕴含了美好的寓意,也成为中国诗词、绘画乃至园林常见的载体。在大观园里,藕香榭可以观赏荷花、桂花;潇湘馆内有千百竿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怡红院内一边种着棵芭蕉,一边乃是西府海棠;蘅芜苑内各种异草,奇香馥郁;稻香村院内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秋爽斋后院后廊檐下种有梧桐;栊翠庵门前十数株红梅,雪天开得旺盛。作者独具匠心,根据个人的气质特征选择居处。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宝玉入住怡红院;薛宝钗入住蘅芜苑;李纨入住稻香村;探春入住秋爽斋。用植物花草来比喻人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使居住环境与人物气质特征相协调,更好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古代农耕社会渔樵耕读,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耕读既是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劳动人民延续了千年的文明,今天已作为一种文化渗透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躬耕林泉,种植菜蔬,体现了勤劳自律的美德。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也是个人事业的开端。作者凭着自己的智慧、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把耕读文化的思想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别开生面。“篱外山坡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用竹竿挑在树梢一个酒幌。养些鹅、鸭、鸡。院内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2]别处不同,这里富贵气象全无,一派田园风光。稻香村,又名杏帘在望。名字源于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柴门临水稻花香”。黛玉诗为:“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宝玉为这里作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一方面歌颂了元妃勤俭节约的品德,一方面赞美贾家子弟读书求官前程远大。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时,常常引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名篇佳作等。这样不但形成了园林的景观,也把它们附带的文化历史内涵引入园林中,给园林增添了意境。如神话传说中的方丈、瀛洲、蓬莱三座仙山,象征东海仙境。“一池三山”成为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同一个景点在不同的园林中出现,从中可追溯出相同的文化历史意味。此外,“曲水流觞”、“濠濮间想”、“沧浪之歌”等故事也常融入园林的设计中,借助具体景物,通过想象,传达意境信息。大观园成功地运用了这点。如潇湘馆以清幽多竹为特点,其意境源于民间故事。相传,舜巡视外出,死于苍梧,娥皇、女英赶到南方,在潇湘一带哭自己的丈夫,眼泪洒在竹竿上形成点点斑痕,就是所说的“湘妃竹”。黛玉爱哭,所以居住此处,别号“潇湘妃子”。又如梨香院,原是当日荣公暮年静养之所,宝钗初入贾府时便住在这里,后来,梨香院又成为了女伶的驻地。其名源自历史故事。唐玄宗时,在梨园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因此,后世把戏班称为梨园,演员称为梨园子弟。再如,在花溆一带,种有许多树。“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把游人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恍惚的桃花源,从而增加了园林的审美情趣。
林黛玉进贾府,来到了荣禧堂,这里是荣国府的核心建筑。堂中有皇帝的御笔,厅堂显示出威严方正、公开敞亮的特点。室内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中正平和、沉稳内敛。木雕、摆件、字画、陶瓷、屏风等,表现出中式古典韵味。整个室内融雕刻、书法、绘画、刺绣、园艺等各门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多维的意境,反映出主人审美品位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古代建筑中,女子闺房大都很讲究,书中细致地描写了多位主角的闺房。秦可卿的闺房色彩斑斓、香艳奢侈;林黛玉的闺房高雅脱俗、充满书卷气;探春的闺房阔朗大气、不失华贵感;宝钗的闺房质朴无华、素淡不加装饰。其中,秦可卿的卧室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探春的卧室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些珍贵的名人书画,为室内装饰增色不少。
曹雪芹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瑰丽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贾府府第及其私家园林——大观园。使人陶醉在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中,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同时,作者站在时代与文化领域的高端,巧妙而生动地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观念融入建筑园林中,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18世纪初及中叶的社会生活画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即使今天看来,仍有独特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