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纳西语中古代层汉语借词分析

时间:2024-05-04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纳西族是一个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三省区相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的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很早就与汉族有了语言上的接触,文化上交融。纳西族现有人口约30余万,绝大多数居住在云南,占到总人口95%以上,其中居住在丽江市的纳西族占比约70%,为丽江市古城区以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占到居住人口的60%左右。纳西族主要交际语言使用纳西语,纳西语隶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语、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具有很深的亲缘关系,纳西语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方言,方言内部还有土语的区别。其中西部方言以丽江古城大研镇话为代表,东部方言以宁蒗县永宁话为代表。由于丽江古城(原名大研镇,2003年11月,丽江撤地设市后大研镇撤销,分设四个街道,隶属新设立的古城区)建城历史悠久,自明代以来一直是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大研镇也是纳西语标准点所在地,这里的纳西语除了是纳西族人民内部交流语言外并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还是周边汉族、白族、回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人民的跨民族交际语言,本文中所选择的纳西语研究对象为西部方言中的大研镇话。

二、纳西语中古代层汉语借词分析

按照曾晓渝等先生在研究侗台语里汉语借词历史层次研究中采用的“关系词分层法”(曾晓渝 2010)同时借鉴黄行、胡鸿雁先生的语音系联法(黄行、胡鸿雁,2003),我们以汉语的古音构拟音系作为确定纳西语古代层汉语借词的重要依据。由于声调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我们在进行借词分析的时候主要参照声调系统,将在声韵调上与丽江当地官话不一致的,特别是声调不一致的统归为古代层。

(一)纳西语中古代层汉语借词简表

纳西语中的古代层汉语借词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大部分已经融入到纳西语语言系统中了,有些也具有派生新词的能力,甚至有些语音有两读或者多读现象,按照借词分析的一致性原则(向柏霖、兰庆元,2013),这些词应该来自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但由于这些词汇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我们将其统一认定为古代层汉语借词。纳西语中部分古代层汉语借词如下表1所示。

表1 纳西语中部分古代层汉语借词

汉义纳西语备注好kɑ33嘉拳头lɑ31tʂ hər55翠鸟lu31tshue55绿嘴鹞子iɑ55tsɿ33魁khue33石榴se31mi33句zu31量词

(二)纳西语中古代层汉语借词分析

1、古代借词A层

根据沙加尔、徐世璇两位先生在分析哈尼语汉语借词历史层次中所提出两条一致性原则的两条标准(向柏霖、兰庆元,2013),其中之一“一个单音节借词中,声母、韵母、声调都应处于同一个层次”①,我们发现豆(中古定母候韵开口一等去声,拟音为du)两个借词的读音ndv33和tv33显然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层级,而第一个显然更古老,我们将其分为古代借词A层和古代借词B层。另外,江(豇),中古见母江韵开口二等平声,拟音为k,可见见母在纳西语中读作ɡ应该来源于古代借词A层。在另一条标准中,“一个整体借进的多音节借词中,各音节都是非语义成分,因此所有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对应都处于一个层次”②,萝卜le33mby31(这里借入的应该是莱菔,宋代苏颂著《本草图经》中提到莱菔“南北皆通有之”)作为整体借进的多音节连绵词,莱,中古来母咍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为li;菔,中古並母屋韵合口三等入声,拟音为bǐuk,其声韵调均应来自于中古音。其余借自中古音这一层次的还有稗(並母卦韵开口二等去声bai)、孵(滂母麌韵合口三等平声phiu)、釜(並母麌韵合口三等上声bǐu)、柜(群母至韵合口三等上声ɡwi)、贾(见母姥韵合口一等上声ku)等,可见,纳西语中古代借词A层的对应规律为:一是轻唇音没有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二是声母的对应没有清浊以及送气不送气的区别;三是入声没有塞音韵尾。由于这一层的例子比较少,主要是以声母上的明显对应分层级,除入声塞音韵尾脱落外,暂未发现汉语平上去三声与纳西语音节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表2 茄子读音

显然,茄子的语音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具有同源关系。关于茄子的起源,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印度,在古印度梵文中就有人工种植茄子的记载,在中国最早出现这个词的是王褒的《僮约》,王褒为西汉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人,年轻时曾在四川各地游历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茄子这一词语有可能是由藏缅语借自梵语,然后汉语再从藏缅语借入。

2、古代借词B层

在对纳西语古代借词B层分析时,我们发现虽然借词塞音前的鼻音缺失,但是整体与中古音依然有较强的对应性,很明显的出现了以下几条规律:一是非组轻唇音暂未从重唇音帮组中分化出来,但是浊音已经清化,分出了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例如讣,中古滂母遇韵合口三等去声,拟音为phǐu,读作phv13,妇,中古並母有韵开口三等上声,拟音为bǐu,读作pu31;笔,中古帮母质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为pǐět,读作py55。二是见组细音尚未鄂化。例如姜,中古见母阳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为kǐa,读作ku31;鉴,中古见母鑑韵开口二等去声,拟音为kam,读作k33;孝,中古晓母效韵开口二等去声,拟音为xau,读作xɑ55;嘉,中古见母麻韵开口二等平声,拟音为ka,读作kɑ33;在文献中,见组细音未鄂化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如丽江大具,《元史·地理志》经常写作“大匮”、“打郭”等词。三是精组细音也尚未鄂化。例如锡,中古心母锡韵开口四等入声,拟音为siek,读作sy55;箫,中古心母萧韵开口四等平声,拟音为sieu,读作sy31。四是带有鼻音韵尾的借词进入到纳西语的时候全部变为开尾韵。如江(豇)、姜、鉴等音的对应,甚至于在效摄中,其元音韵尾u也省略变为开尾韵。例如孝、鹞(中古余母笑韵开口三等去声,拟音为jǐɛu,读作iɑ55)、瓢(中古並母宵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为bǐɛu,读作pɑ55)等。五是入声韵尾脱落,但入声调值零乱,缺乏系统性。例如木(中古明母屋韵合口一等入声,拟音为muk,读作mu33)、药(中古余母药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为jǐak,读作y31)、绿(中古来母烛韵合口三等入声,拟音为lǐwok,读作lv31)。

在这一层中有几个很特殊的借词,例如“钱”,中古汉语为从母仙韵dziɛn;斤,中古汉语为见母欣韵kǐn;句,见母遇韵kǐu;磬,溪母劲韵khie;这些词的借词特征很明显,但是均不符合纳西语借词中古精组字细音读作,跟见组字细音读作t不想混的演变规律,其声调也与现代层借词不一致,这些可能是受到丽江周围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导致这种变化,具体情况如何需要更多的语料文献等以便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结语

通过对纳西语中古代层汉语借词的分析,我们知道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并且都与中古音有较强的对应关系,这些都与唐代南诏贵族“雅有唐音”的说法一致,同时也证明了纳西语很早就与汉语有接触关系,纳西族与汉族拥有比较长的生活与文化交流,语言的交流也反映出了长久以来纳西族与汉族的和谐民族关系。

注释:

①[法]沙加尔,徐世璇.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A].[法]向柏霖,兰庆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5~76.

②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③藏缅语语言和词汇编写组.藏缅语语音和词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