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时间:2024-05-04

■李青/天津体育学院

一、前言

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将体育与大学联系在一起,高等体育院校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需要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一大批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的新青年——体育类大学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系统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科研水平,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过硬的心理素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也要严格规范管理,着眼建设和管理并重。当前,我国向体育强国目标高歌猛进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在体育教育国际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对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体育领域的发展水平,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亟待拓展和创新。

二、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是专业兴趣强,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由于体育类大学生大多数长期从事体育类活动,以至于他们养成了长期运动的习惯。相比于坐在教室内,他们更热衷于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因为一直长期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他们希望自己的专业程度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所以闲暇时间更多用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对于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专业相关知识强,而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二是自我表现欲强,个人反差较大。长期的运动习惯使体育类大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次由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以他们经常会在公众场合出现。久而久之,也使得他们个体意识逐渐强烈,自我表现欲增强。但在公众场合外,大部分私人时间自我要求并不强烈。在私人空间并不像公众场合那样注重自我形象,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完美的规划,生活作风也不做严格要求,因而产生了较大的个人反差。

三是团队意识强,个人情感控制力相对较差。大部分的体育项目强调团结合作,且大部分体育训练更多是以群体训练方式进行,所以在长期的体育学习、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下,体育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比较强。但由于团队意识较强,也使得大部分体育类大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更愿意将自身的情绪表达给他人,在处理问题上容易产生冲动,大多数时间感性认知要大于理性认知,个人情感控制力方面相对较差。

三、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与传达,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纠正长久以来将理论灌输等同于填鸭式教育的偏颇认识,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理论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二是个体化和系统化相统一的规律。由于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普通类院校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不同,所以要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体育类大学生的不同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相结合,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实现系统化和个体化的有机统一。

三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规律。纵观多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对于体育类大学生而言,实践课的学习往往要比理论课的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更好地被体育类大学生吸收。

四、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着力解决体育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体育类大学生是高校当中比较特殊的存在,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不够重视。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让体育类大学生在竞技场上追求卓越的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不断加强学习、超越自我,不断地历练更新,在思政学习中保持向上、向阳的朝气。

二是充分调动体育类大学生学生骨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学生骨干在德、智、体等方面都比普通学生更优,因此,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体育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对学生骨干进行专业化的思政培训,更好地培养他们向上向美、求真务实的政治态度,让其在周围的学生群体当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思想上、道德上、学习上起标兵作用。

三是加强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本身即是一种教育力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其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政教师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在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属于关键领域的重点任务。每位教师都要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学生。与此同时,体育类大学生可以通过民主测评的形式,评选出政治素养高、文化素养强、教学能力优的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体育院校首先应该了解体育类大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基本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专业、不同专项特点的体育类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学,加强新时代体育类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以优秀公民素养立身、以崇高理想信念铸魂,做深做实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应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心田”。

五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路径上的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在现代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教学对象的群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使得思政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将思维禁锢在传统的说教与思政课堂里。主要教学方式有:一是启发式教学,例如运用身边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使学生产生共鸣,从“倾听者”变成“参与者”,调动学习激情,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二是探究式教学,在对体育类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他们性格中活泼好动、喜欢冒险的鲜明特点,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新颖、活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组队,表达自由,深入探究,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