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准资助视域下的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探讨

时间:2024-05-04

■江 静/江苏科技大学

一、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重要的力量,因此保障大学生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并顺利就业是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责任。现在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都来自于贫困的地区,家庭比较困难,以此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精准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的接受大学阶段完整的教育并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实现精准扶贫,减少我国的贫困人口,尤其是要做好高校困难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好相关的资助管理,这不但是保障我国人才兴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同时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目前高校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贫困问题的现状,现在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从覆盖专科、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制度,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可以申请国家的助学奖金以及助学贷款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减轻生活上的一些压力,国家还为困难学生提供了困难补助和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政策,让这些困难学生享受各种各样的资助政策,顺利的完成学业。各高校在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遵循的动态管理和全面覆盖的原则来实现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管理工作,要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首先通过自主申请,然后学校对大学生的贫困生资格进行合理的确定,对大学生的资料进行审核,确定符合贫困生标准以后进行相关资助的发放,基本上都是遵循这样的程序来开展对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三、精准资助视域下的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贫困生资格认定起点公平的问题

现在各高等学校确定贫困生标准的时候,通常都会存在一些公平资格认定起点缺失的问题。首先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很多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省份,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发达地区的贫困线标准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存在明显的不同,就算是同样的地区学生家庭如果有家庭成员疾病或残疾等问题的影响,每个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有明显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在确定资助政策的时候往往很容易被忽视,造成了资助政策执行期间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其次,在对高校的大学生家庭是否困难以及困难的程度进行认定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由高校的学生会或者辅导员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或者同学之间进行人为判定来确定的,虽然很多高校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了综合评价以及量化考核的方法来消除这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校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只能够仅仅依靠学生递交的一些申请和相关的证明材料来进行判定,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室友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来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很难针对每一位家庭困难学生的申请资料去进行实地核实,因此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众参与不充分的条件下,就很容易导致高校大学生贫困资格认定出现一些错误的情况,这种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以及申请材料信息真伪难辨造成的操作性不公平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消除。

(二)对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

现在,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建立了从学生的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过程的资助体系,并通过对贫困户进行建卡立档的方式来实现对贫困人口进行跟踪资助,但是对于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通常都分布到全国各地,因此受学生流动性因素的影响,针对贫困生的个体资助政策在大学阶段的延续性却存在了一定的障碍,比如对于贫困学生建卡立档的信息传递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各个省市地区对于贫困户进行评定、登记并录入到贫困人员信息系统以后,没有形成与高等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高校无法直接获取这些信息资源,这就让高校在进行困难学生认定的时候无法得到有效的资料,从而造成了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衔接体系不够,让资助政策很难落地。

(三)没有考虑到困难学生的心理因素

为了体现高校对于贫困学生资助的公平公正,各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格认定并通过以后就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接受资助的学生情况以及接受资助的等级进行公示,这是确保高校贫困学生获得资助、体现资助体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重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会让学生的个人隐私遭到公开,从而也会让学生群体出现标签化的状况,现在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对于他们个人情况的公布会让他们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对大学生申请困难资金救助来说,如果对于个人隐私公开化就要求他们将家庭收入来源以及收入状况对特定的评审人员全部公开透明的展示,如果大学生拒绝公开这些内容信息,就有可能失去申请困难学生资助的资格。同时申请了经济困难救助的学生群体也会被标签化,让他们在享受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承担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义务。比如很多学校要求经济困难获得资助的学生每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同时在个人消费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制,不能够购买笔记本电脑或者高档手机等用品,将学生的隐私公开化也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和焦虑心理等,这些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引起学校资助工作者的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群体之间的对立。

四、精准资助视域下的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精准资助要体现出资助对象的精准

对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困难资助是一种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的行为。其本身体现了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如何将有限的资助资源运用到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是摆在学校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实现精准扶贫要求的根本保障。在高校要想对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资助,首先要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学校一方面要不断的宣传国家以及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以及资助政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一定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要争取与学生所在地区的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方面的沟通,争取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贫困状况做出综合的认定,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情况,确保大学生的合理合法权益不遭受侵犯,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了能够实现精准资助视域下的对象精准,高校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高校可以对贫困学生资格进行认定的时候检查学生平时的消费情况,然后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学生的消费金额超过了这个标准,就要对贫困学生进行降级或者取消贫困生资格处理,同时学校也可以对贫困学生在学校食堂的消费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精准确定学生对于生活补助的消费情况,这样既能够动态地掌握学生对于资助资金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能够让扶贫资金真正的运用到需要的学生身上。

(二)对学生资助资金的预算要精准

现在对高校困难学生资金自助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财政拨款,因此高校需要对这部分资金执行财务收支预算制度,财政下拨的额度要与困难学生的数量和困难程度相匹配,高校传统的贫困资金预算编制方法容易导致资助方案过于粗放,很难针对高校困难学生不同的差异进行精准的分类。从而让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遇到一定的困难。在精准资助视域下,学校要一定要对扶贫资金做好精准的预算,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国家下拨的财政资金在对学生进行资助过程中存在专项资金留存的问题,从而让财政拨出经费真正的按照学生对于资金的需求进行发放,最大范围的覆盖到学校的困难学生群体当中,同时高校困难学生所在的学院或者系部也要进行精准的预算,针对不同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资金分配方案,避免平均分配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三)要实现困难学生资助程序的精准

在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程序需要更加的精准,这就要求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者必须提升对困难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能够为学校确认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技术保障,让资助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完善对于困难学生资助的监督检查长效体制,必要时可以建立第三方监管的制度,让社会监管部门介入到高校的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国家资助资金的监管,确保国家所有的对于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用,彻底杜绝补助资金违规发放、平均发放等不良的现象,让国家的资助资金精准的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身上,从而提升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精准资助要体现出措施的精准

对于资金的需求虽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上学期间主要的需求,但是也是他们确保能够完成学业的最低需求,因此国家扶贫政策要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高等学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时要实现措施精准,这就要求高校在满足学生困难资金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对于学生的尊重,让学生能够摆脱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努力学习,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措施的精准要求高校要建立多种措施实现奖励、补助、贷款和勤工俭学等一系列的资助政策,确保资助资金能够公平合理的使用,同时在程序上也要让每一名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资助。高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也不能仅仅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于补助资金的发放方面,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让受资助的大学生真正能够摆脱经济困难和心理影响,艰苦奋斗,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实现精准资助需要做的其他工作

首先要丰富困难补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实现对困难学生资助的多元化发展。除了财政资金拨款以外,学校还应该积极的联系一些公益单位或者企事业单位团体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或者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与企业之间达成协议,让困难学生毕业以后在企业工作,由企业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资助。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资助时,还要提供给困难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比如大学生可以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上的补偿,培养困难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最后要加强对学生资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供可靠的数据。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帮助资助管理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确保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的开展。

六、结语

高校大学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年轻人,很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无法顺利的完成学业,这时国家专项困难救助资金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时,要想实现精准资助就要采取科学的资助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国家的困难资助资金惠及到每一位贫困大学生身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顺利成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