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 佳/长春建筑学院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应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此,只有重视教学创新,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核心素养,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在高校教育中,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将是一门启迪智慧、触动心灵、促进创新以及助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职业价值的重要课程。它以让大学生在系统学习中从思想上领悟社会行为准则、规范为目的,以逐层递进、深入浅出进行对思政理论的解读,从而对学生起到行为影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首先,让学生受到思政教育,有助于完成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其次,一旦有对立的思想/意识出现时,高校思政教育便将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在巩固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消除对立思想的干扰与影响;最后,将个体放置于社会、国家发展的潮流中,思政教育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制度、国家决策,更将发挥规范公民自身行为的目的,促进法治工作的推进、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以便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素质教育便是促进受教育人员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将其放置于高校教学中,可以理解为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思维能力、身心健康、审美鉴赏力以及职业核心素养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以坚定地步伐走向世界舞台的正中央,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既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需要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与应对行业、社会中激烈的竞争,这便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可以说,这也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如前述,为提升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应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质量与水平。只有打好思政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根基才会稳固和牢靠。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开展的水平与质量,一方面为学生构建生动课堂,促进学生掌握、理解先进的思政理论;另一方面应重视教学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心里,将其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突出其核心地位,才能使素质教育开展更顺利。
为发挥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应重视两者间的联系。为此,教师需正视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出具针对性解决对策:
高校思政与素质教育是教学中重要的两部分内容。纵观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受阻、效率欠佳,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其一、教师的授课方式与理念陈旧,很多教师还是维持着照本宣科的施教方式,学生缺乏明晰的学习方向,为了应对考试便一味地记性机械记忆;其二、教学重视度不足,有的院校还将专业学科作为“重点”,将思政这一公共学科当做“副科”。因教学支持力度不足、关注程度不够导致教学开展效率低、学生缺乏兴趣。
1、加强师资建设
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较为关键的。高校思政教师不仅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明灯,更是其前行道路中的“向导”。只有充分突出思政学科的特点与优势,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破解思政空洞教学问题。在师生的密切沟通中进行施教调整。为此,单靠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各大院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推进教研工作的创新开展,着力组建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邀请相关教育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或法学专家等到校指导,并可深入课堂,以便发现思政教学中的问题;还可组间本校教学指导小组,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对师生课堂教学情况展开针对性分析,进行教学的反思、汇总,或以纳入学生及时评价的方式使教师意识到思政授课中的不足,促进教师转变教学工作的开展思路。以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促进德育、智育等渗透。
2、重视守正创新
在新时期中,科技的发展为思政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需摒弃刻板施教。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守正创新问题。例如:一方面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迪性、显性学力与隐性教育的相统一;另一方面应重视教学创新,以微课、慕课资源作为教学辅助,让思政课堂教学更具生动,促使学生具有学习方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发掘有益教学资源的方式,推进思政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方位育人。
3、组织实践活动
在发挥思政教育全面育人功能过程中,不仅应让学生具有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能力,更需使其愿学、乐学、能够深入思考。为此,教师应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让知识走进学生心里的同时,让学生在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于何处,能够以唯物辩证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行动中。在开阔其视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便实现知行合一。例如:组织社会服务活动,走进特殊病患儿童、展开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参与农业生产调查等。
综上所述,新时代不仅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毕竟,在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应重视教研工作的与时俱进,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另一方面应秉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思政课程的开展应立足于促进学生未来就业、进入社会更好发展的视角施教,让大学生不仅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更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关心公共事业,为社会、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力量。从而,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提质增效为驱动力,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