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 懿 罗 鑫 陈 钟 穆 娟 郭春绪/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是新时代培养优秀人才重要教育机构,在“中国制造”引领下要求职业教育观念从专业观、人才观、教学观、能力观、道德观、课程观、战略观等角度出发作出调整,确保职业教育步入正轨。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飞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建设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度日益增强,确保人才全面发展,不仅专业过硬、理论扎实,还具有责任心、使命感,在创新实践中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务,助推城市建设事业良性发展。基于此,为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探析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关键、问题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工匠精神。《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要求高职院校需加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力度,使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具备职业操守,集中体现职业品质、能力及道德,不仅将本专业视为谋生手段,还树立精益求精、执着奉献从业意识。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精神源泉,是中国品牌发展动力,是从业者道德指引,亦是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关键。
(2)创新能力。创新是学生需具备主要综合素质,轨道交通专业教育在做好基础知识讲解、专业技能培育基础上需指引学生活学活用,根据实践需求予以创新,通过优化配置所学内容解决具体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承建环境千差万别,需学生从实际出发以提高交通建设质量为导向积极创新。
(3)信息素养。制造业人才需具备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能力,在“互联网+”思维加持下妥善运用IT 技术、信息资源,使创新实践有效性得以提高。基于此,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教授学生软件应用方法,开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课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4)绿色制造。在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不仅需快捷、高效、安全,还需绿色、环保、节能,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树立绿色制造意识,提升自身绿色制造技术驾驭实力,积极开发新能源制造项目,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5)全员质量。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除需具备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及绿色制造技术手段外,还需具备普适性综合素质,如协作精神、爱国敬党、自主学习、探索发现等,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继而贯彻立德树人精神。
(1)高职学生思想存在价值偏差。对自我的追寻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课题,然而过于强调自我,则容易轻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忽视自身发展对客观环境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价值偏差,过于突出自我,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自私自利、盲目自信等消极现象,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有待培育。高职轨道交通专业课程较为复杂,涉及地铁通风系统、地铁制冷系统、给排水系统、地铁消防安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工程制图、运营组织、车辆检修等课程,旨在培育学生专业素质。然而,高职学生却存在学习目的模糊不清,学习效果欠佳,缺乏学习积极性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其文化素养。
(3)高职学生专业技能需要加强。部分学生学习观念存在偏差,加之文化素养偏低,使其无法灵活驾驭专业技能,缺乏学习信心,未能掌握有关技术,使学生从业能力减弱,降低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有效性。
(4)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有些高职院校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心理教育现象,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欠佳,一旦学生遇到学习与实践困难率先想到的是退缩,而非想办法通过创新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加之挫折教育缺位,无法妥善提升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5)高职学生个人品质有待优化。部分高职学生依赖性强且缺乏自制力,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判断,影响其知识技能输出成效,加之有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灌输为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使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觉悟,在实践中感到茫然无措,阻滞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教育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精神。
“中国制造”战略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提出新要求,深化教育、产业融合,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德树人,积极培育紧缺人才,夯实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使高职院校教育更具引领性、前瞻性、针对性、发展性,确保人才培育适应社会建设发展需求,构建更优育人体系,通过教育指导使学生成为“中国制造”战略践行者。
(1)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应树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意识。第一,加强研究。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解读“中国制造”战略规划与专业教育紧密关联,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找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立足点,为其规划更优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需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学习背景、政治素质、职业兴趣等方面进行研究,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情况妥善展开育人活动,确保教育规划以人为本,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课程创编。在应用固有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情况以及全面发展切实需求,在“产教研”一体化模式加持下创编“校本化”课程,作为政治课程、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实训、心理等课程的延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同时突出高职院校育人优势;第三,根据轨道交通领域发展动向及时调整教育方向,整合育人素材,改良教育目标,确保学生知识技能输出端口合理,通过学习实训成功与社会对接。
(2)增强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第一,心理教育需具有专业性。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个体咨询,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统筹心理测评结果等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抗挫折能力得以提升,直面学习与生活挑战,用乐观、坚定、从容心态解决学习实践问题;第二,心理健康教育需具有渗透性。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轨道交通设计施工方案时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科学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实训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试错,使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达到心理教育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的;在学生顶岗实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配合他人完成工作,使学生可以在集体中摆正位置,在合作互助中有所成长,继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改进综合素质教评体系。在固有教学评价体系中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培训评估标准,从本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信息素养等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得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同时在轨道集团员工评估原则指引下不断优化评价细则、标准及流程,最终用“综合素质评价”取代“单一学业成绩评价”形式,根据评价结果展开育人活动,继而使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为使“中国制造”战略推行背景下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应树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意识,增强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改进综合素质教评体系,使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前提下为“中国制造”事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