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怀德/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班级是学生学习、交流、生活的平台,团支部是建立在班级基础之上的,二者面对的都是广大学生,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让班团组织、班团干部积极合作,有利于推进班级工作和团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在各高校中逐步推进,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当今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和高校生源多样化的情况下,从整体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班团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确、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直接影响到了班级工作和团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进一步整合班委会和团支部,建立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呢?
要构建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必须先明确班委会和团支部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而在对班委会、团支部的职责和任务进行明确之前,对其基本的概念进行明确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具体设置,班级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基础的组成部分,在新生进入学校开始,首先需要接触班级,成为班级的一员,而对于一名新生来说,班级生活的结束也就是校园生活的结束,所以,四年左右的学习生活让班级成为了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对于团支部来说,其主要建立在班级之上,团支部负责对团员进行管理,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牌。作为团委的基层组织,团支部主要在团委的领导下对学生进行引领,并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服务,为了更好的在班级内对团支部进行管理,班委会正式得以成立,在一般情况下,班委会的管理人员都是班级内担任一定的职务,如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等。在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的情况下,无论是班长还是副班长,亦或是担任其他职务的班级干部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与团支部各司其职,对班集体的学风进行建设,对班级的文化进行建设,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对班级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在现有的新形式下,有学者结合了班级建设中团支部与班委分别承担的职责,对班团一体化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以党建带动团建,以团支部为基础力量,以班委会为主要的执行机构,在高校班级内部形成班级与团委紧密合作,相互帮助的工作格局,在做到协同工作的基础上提升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的建设水平。
由此可见,班委会是学生自我管理机构,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在团支部的监督、指导下,配合辅导员做好各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将他们的合理需求向上反映,以维护班级学生的权益。团支部是基层团支部组织机构,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班级工作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侧重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主要负责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和团内主题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组织等。只有这样,明确班委会和团支部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抓住工作的重点,才能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做好各项具体的互动工作。
班级工作和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他们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加强班委会、团支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做好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的选拨工作。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公开选拨一批思想道德水平高、组织管理与合作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加入班委会和团支部,可以采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根据活动需求设置不同岗位,要求每年进行换届选举,以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讲座、素质拓展活动、班团工作交流会等,对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党的理论、团的知识、工作中问题的处理方式、公文写作能力等,从而让他们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除此之外,在加强班委会、团支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想要真正的发挥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工作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最大限度地诠释一体化协同机制的价值,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各个组织应该具有的职能,帮助所有学生自我管理。对于班级辅导员老师来说,其必须要细致的构建班委会与团支部的协同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同时还应该根据班级工作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相关工作,对班委会与团支部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合理协调,保证两个组织都能够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归结起来,之所以要对班团一体化的协同机制进行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建立一个气氛活跃、向上的班集体,让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气氛中自主探究、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的目标,对班委会、团支部队伍的建设还需要更近一步。
总的来说,在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设实践中,班委会与团支部的学生干部是主体力量,而团支书与班长也能够对辅导员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只有保证队伍的合理性,整体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具质量,更具效率,如果队伍建设不合理,班委会与团支部学生干部缺乏责任心,就将直接对整体班风、学风、班级文化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相关教师应格外重视加强队伍建设的问题,在对干部选拔时,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明确学生是否具有责任心,从而将真正适合加入的学生放到其合适的岗位上,促进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合理建设。
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二者的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班集体的建设工作。为了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有必要拓展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合作渠道,构建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首先,由班委会和团支部合作开展各种具有教育意义、实践价值的思想教育活动,发挥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的示范作用,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开展各种竞争性活动,激发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的好胜心,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做好各项工作。再次,组织一些问卷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落实学风建设、班风建设与个人评定等工作。再次,相关人士需要明确一点,拓展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合作渠道,最必要的手段就是创新,对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进行创新,是发挥班团一体化建设作用的主要方式,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团委还是学生的管理部门都必须要细致的对现状进行研究,营造班团一体化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班团一体化工作的合理实施。我国部分高校十分重视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设问题,为了能够对良好的气氛进行营造,促进两个组织的配合,高校的提出了项目化管理的重要工作思路,项目化管理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特征,在创新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团委工作完全的融入到班级、团支部层面,进而给予班委会、团支部以一定的合作空间,发挥两个组织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以项目化的形式对校园活动进行组织,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加开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的速度与效率,拓展双方的合作渠道。最后,想要拓宽合作渠道,学校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对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设提供保障。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相关教师都应该投入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合理的制定,当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具备了制度基础,就能够循序渐进的将班级文化、学风建设等因素融入到整体工作当中,让更多的班级团支部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考核制度,合理的开展具体的工作,协同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是最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之一,学生想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必须要依靠班级来实现。在我国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高校应对党团组织的优势进行发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学生班级进行渗透。而在2016 年《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也已经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在基层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完善班团管理工作机制,才能够更好的引领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完善班团一体化协同机制,提升团组织的活力,创设班级文化。为了使班团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班团管理工作机制。这是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从细节角度来看,相关领导应制定《班团工作指导手册》,以进一步规范班团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团员发展、班团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与此同时,应该以《班团工作手册》为基础,对班团成长档案袋进行建立,从而在现实情况中为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考核和民主评优提供具体的评判依据;再次,对班团联席会进行构建十分重要,通过定期开展班团联席会,对重大班团事务、班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等作出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再由班委会和团支部一起执行实施。只有这样,建立并完善班团管理机制,让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互相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班团工作。
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因此,高校要重视班团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从而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促进班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