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 颖 郎红玲/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政府在近年来一直都在不断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亦在不断深入化,伴随着“国学热”现象的不断升温,更多高校逐渐开始实施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基准的文化教育实践工作。
2014 年,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特别强调了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以及社会关爱教育或者人格修养教育等等,将教育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塑造或者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上面。但是倘使要完全实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实现这一深刻且长远的目标,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不断推进和实现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知行合一,首要就要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断强化或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不仅如此,还要特别侧重于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独立性道德人格的培养塑造,最终用爱心来引领学生不断成长,走向人生的巅峰,结合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开展不言之教。
以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哪个学科,也都更侧重于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实践,同时又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而在学习当中,我们也常常碰到类似于相关的佳句,诉说这方面有关的内容,像是“学至于行而止矣”或者也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以及“知之真切笃实之处处即是行,行至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些古语统统都在讲述着知和行此二者之间的相互贯通和渗透,体现着知和行二者之间的相互参证,以及不断深化和强调“有错改之,无则加勉”的践行状态,致使教学能够突破一种深知深行,乃至真知真行的一种高度。“知行合一”的提出实际上是古人圣贤对出世的一种豁达的人生价值态度,同时也是他们治身出世的根本方法和原则,亦是我们在不断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另外,又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正在处于一种复兴的初期,并且社会各界在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与感悟方面仍然存在各种误区,对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的过程当中,使自身的观念得到更新,而且要付诸于实践,不断检验自己,深化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常常使自己立足于一种“知”与“行”的认真实践过程中以及深切互动当中,不断加深自身对以往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只有我们的教师在对此观念有了一番较之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处于一种对其文化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掌握之中,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全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实质性作用。
经济全球化将一大部分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了高潮,包括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内容,或者是教学工作的形式等等,都在不断地将传统文化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本国文化的价值所在,而且与此同时,又更加注重国民对本国文化传统的认知或者认同。所谓文化认同,事实上指的是个体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它又是某个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乃至文化价值的一种源自内心存在的一种归属感,并且从中不断获得和保持继承以及不断创新的一种社会化心理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对文化的认同,其实是教师针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历史发展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教师情愿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这方面的认识,愿意不断学习来传承历史文化,并且从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个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理解,收获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主要还在于对知行合一理念的掌握。以往传统的教学更加侧重于教育践行理念的提升和笃行,提出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并且不断提高,能够在潜意识里行成一种自我约束并且自我提高和自我检讨的自我检查以及检验标准。基于此,在工作当中就需要行成以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为基准的教育教学模式或者是培训模式。举个例子,必须要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它说的是要让我们养成时刻反省自我的好习惯,在不断的反省和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们能找到一些新的东西,并且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对教师的师德涵养其内化的东西主要在于内心深处对文化理念的认同,而如果是出发于外化因素,则更强调教学当中能够不断实践,并且能够在不断地反思当中提升自我,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当中进行自我成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句话更强调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即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样要建立起共同学习的团体,以此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相监督,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工作质量。
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以及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基本都提出了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方面更为迫切的内容要求,如此便需要在我们教学工作展开的教学体系当中彻底地考虑到将进一步增进对教师传统的文化抱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必须要侧重于把握好对优秀传统文化“尊道贵德”的教育教学方向的把握,而且又要特别遵循以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规律性以及相关的特点,将此作为主要出发点,强调并且坚持知行合,完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教学宗旨和目标,可以尝试性地开展一些晨读、暮省和会讲此类型的小班化培训课,塑造出更具特色的基于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培训模式体系,并以教师作为最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主导力量和原有动力条件。
很久以来,文化课程教育都是以地方课程和校本教育以及活动课程的形式存在于教学当中的,也有部分将其融合在语文教学以及思品或者历史有关学科的教学当中,却没有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踏足一些主要学科,也并未为其专门设立对应的课程体系。这个问题则呈现出来对于传统的文化课教育,我们必须要从对教师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将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渗透到日常化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