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范 娟 陈 亮/长沙师范学院
2017 年教育部令第 43 号指出,高校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提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随着全员育人理念的日益深入,迫切需要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调配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大学不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中整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主要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工作均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专业课教师肩负传授知识和解决专业难题的责任。他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成长。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优秀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塑造。因此,专业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熟悉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培养学生成为知识优良、综合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高校学风建设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其工作涉及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安全、心理健康、诚信考试等学科教育;奖、助、勤、贷、宿舍、班风、人际关系协调等管理工作。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方面,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评价学风建设有效性的标准之一。教师不仅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他们纠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师德建设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面对的永恒主题。专业课教师也应以自己的高尚师德教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工作方法上,辅导员大多以宣讲为主的方式直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方法较为单一。只有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或直接参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内容不够系统,效果不强。专业课教师要突出自身的教育意识和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表现,弥补课堂思想教育的不足,逐步使隐性教育显性化,有效发挥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还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或者共同努力的程度、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许多大学把教学与育人分开。他们认为,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而辅导员只关注思想和行为,而不考虑学生的学术发展。这就导致了高校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合作教育缺乏认识、重视和投入。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角色是分开的。他们认为两者之间没有融合。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专业课教师的责任,职业教育是专业课教师的第一要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专业课教师只负责教学,不需要参与育人工作;只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忽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他们缺乏从系统协同的角度出发的共同目标和教育愿景。
专业课教师忽视了讲课的思想内容,或在课堂上没有准确地把握讲课内容。甚至个别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消极和错误的。一些专业课教师忘记了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人,不管课堂秩序如何,无视课堂规则,学生迟到和早退的现象是无关紧要的,不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不做思想工作。辅导员在第一课堂中的作用不够明确和科学。他们往往被要求成为课堂秩序和学生上课状态的监督和制约因素。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缺乏沟通,他在第二节课上各自为政,两者协同配合的路径和方法存在差异。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作缺乏科学的工作机制,无法明确和合理分配责任和义务。在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科研是最重要的,因为科研成果与专业课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直接相关,职称评定体系都是以科研为基础的,这直接导致了专业课教师的重视。因此,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另外,许多高校在考核指标中没有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纳入考核指标,或者考核指标是名义上的、缺乏约束性的,这直接导致专业课教师缺乏自觉动机。在运行机制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没有科学合理的沟通与互动桥梁,也缺乏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缺乏动态、交流转化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利于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
在高校学生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在出勤方面,辅导员每周记录出勤情况,其了解的途径和重要的媒介为课堂考勤表,但在实施考勤表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干部不敢记录班级考勤的真实情况。此外,专业课教师并不总是每节课都考勤。在缺勤后,学生不必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同时,针对长期不上课的学生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沟通不畅,导致学生教育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缺课会严重影响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风。
另外,专业课教师大多认为管理学生是辅导员的责任,而与自己无关,其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上。但是,辅导员带领太多的班级,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其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专业课教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学任务,不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动态、教育背景和日常生活。因此,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育沟通方面存在互动不良的情况。
实施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制度,使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和德才兼备、学术严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任职期间的工作考核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估体系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生之间无代沟交流,有相似的成长经历,也有相近的兴趣和话题,使青年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老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才华,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职业成就使学生崇敬,并真诚地尊重。辅导员与新老专业课教师可以相互沟通,深化育人观念,创新工作形式,吸收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老教师的师德感悟,吸取丰富的工作经验。共同努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职业观,通过沙龙、电话、邮件交流,定期进行互动交流和反馈分享,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和管理上积累经验,共同提高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定期就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他们把职业指导和思想指导结合起来。以班主任、导师、社区导师、项目导师、论坛顾问、讲座沙龙、活动评委等形式参与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指导。通过专业课教师经验交流会,共同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课,配合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共同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服务、心理服务、学术指导,有效地强化两种合作教育的效果。
线上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辅导员栏”、“专业课教师栏”、“师生互动栏”等,构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依托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实践。线下通过建立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学习经验交流、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享等活动,将师生紧密联系起来。平台的建设使线上线下有效衔接,促使育人有阵地,互动有交流,师生有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鼓励辅导员在假期中担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导师,让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能够利用专业为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负责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竞赛的组织和开展,学生的选拔和团队的组建。专业课教师可以负责项目的选择和课题的确定,研究计划和过程指导。这样,两者分工明确,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外实践活动的效果。
校园文化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平、教师的文明素养和教师的道德修养,反映了高校的文化目的。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教学文化盛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学风和教风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势必成为工作的主体。专业课教师的道德、学术态度和个人魅力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辅导员的人性化管理和体贴入微的关心关注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潜移默化,徐徐施教,这些无不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养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给予无穷正能量,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所认可的价值观。它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心理素质、教师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影响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风、学风、考风、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其中,学风是主体。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的学风可以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教风占主导地位。专业课教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辅导员科学的管理水平、人性化的工作方法、热诚周到的生活关怀,都能微妙地影响学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受到精神的影响,形成健全的人格。
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元的部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现代气息浓厚的文化活动,整合师生的思想、学术和技术特点,共同组织和参加体育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艺术节等优秀的文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在文化思想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兼顾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新,创造新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教育水平。在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升华和提高学生的人格。
建立专门的激励机制,协调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作用,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奖励制度。同时,要重视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激励,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取得成绩。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以团队形式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突出成绩、共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思想内容的创新、方法手段的创新应当得到奖励。
首先,要建立一个既重视专业教育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为了防止只注重科研和学术的评价机制,应规定其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小工作量;同时加强第二课堂通识教育;建立第二课堂学分制,使第二课堂部分地课程化模块化,为专业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是实行专业课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制度。让擅长科研、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消除顾虑。如果专业课教师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承担更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应地减少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
第三,建立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流动机制。必要时,专业课教师可以转为专职辅导员,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反之,符合专业课教师要求的辅导员也可以转为专业课教师,促进两个身份的互换,并促进两个平台的融合。
第四,在干部的提拔、职级的提升、职称的评定和聘任,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贡献为前提,对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给予优待和奖励。例如,每年对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的工作要进行考核表彰,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在年度工作考核中给予优惠政策。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班级建设、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校园文化或辅导员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对成绩突出、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实施奖励,强化合作共赢成果的表彰;建立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的体验机制,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作为制度固化下来,在干部任用和考核中,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最低门槛,对于优秀教师的业绩和突出贡献在评价中应予以倾斜和奖励。
科技爆炸时代大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与日俱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一两个人的独立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教育机制,可以有效地利用团队力量完成和深化基本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合作不断推陈出新,以越来越有效的方式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还应深入研究探讨构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育机制的方向和途径。真正要统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共同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