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

时间:2024-05-04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改革方案,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三台合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实现了中央层面的广播、电视,国内、国外传播机构的融合,掀起了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高潮。可以说,三台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它既满足了受众需求,也也顺应了媒体发展和国际传播诉求。现阶段,国内高校也普遍拥有广播站、校报、电视台、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它们在传播校园声音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满足了师生不同的需求,但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新媒体特色不明显,内容趋同,数量多,信息量却少的现象。与次轮“中央三台”融合同理,推动校园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媒体属性和新闻规律的弱化。校园媒体不同于社会媒体,他虽具有大众媒体的特点,但也有它作为校园媒体的特殊性。他除了简单的信息传递,反馈等作用外,还承担了作为校园媒体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使命。校园媒体因其特殊的身份,也具有一些局限性。我们所说到的媒体属性的弱化指的校园媒体同运营的新闻媒体相比之下,没有专业的运营思维和实战经验。同时,它远没有大众媒体的新闻规律。产品内容单一局限、质量不高也是校园媒体的局限性的体现。

二是缺乏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校园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存在形式,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学生。但是校园媒体具有一个典型的局限,就是缺乏资源,这就导致它的内容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阅读疲劳。要逆转这点必须要做到资源的整合。当然,我们的校园媒体也存在一些多元化的媒体合作,但这并不是媒体融合。他们的合作是浅显的,没有更加深度的交流。同时,校园媒体存在于校园,这也就导致了他的管理层大多是学校党委和校团委的工作人员。学校媒体管理者并不是专业的媒体管理人员,这也就是管理层的局限性,各个部门不能做到信息传递,不能做到统筹管理,统一规划。

三是校园媒体经费不足。校园媒体因它的特殊性,她担负着传播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职能。它不同于常规媒体的一点就是,他几乎没有广告收入。我们知道,媒体运营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广告。在校园媒体因其的特殊性导致其收入偏低甚至没有。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高校的涉外媒体有八成是没有专门的运营经费。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校园媒体不能得到发展和更多的资源。所以说,资金的支持是目前校园媒体所需要的必要资源。

四是现有采编队伍不稳定。内容是新闻媒体在新闻生产后的重要依据,而内容则来源于采编队伍。常规的社会媒体采编队伍大多是职业社会媒体工作者。这些媒体工作者,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采编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内涵,有特点。再反观校园媒体,他们的采编队伍大多是学生群体,没有专业的媒体素养。并且,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学习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固定的时间。他们对于媒体工作的投入远不如专业的媒体工作人员,这样直接导致了新闻内容的单一、缺乏、无营养。同时,学生群体的流动性过大,往往经过历练的'有经验的学生在学业结束或者特殊的学习内容下,可能会离开校园媒体工作,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校园媒体产生的媒体内容。并且,校园媒体缺乏盈利,没有经济补贴,但占据了学生大多数时间,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作经历和状态。其次,在管理层方面,校园媒体的管理层大多是学校宣传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教师,他们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没有规范科学的统筹管理,并且他们的职务调整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媒体融合是校园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媒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各类媒体在不断的竞争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变为一种时代潮流。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设建议》,一直热衷于探求媒体融合方法的传统纸媒已经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多媒体”与“互联网+”打造“智慧融媒”,集中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多媒体集成平台,实现“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传播体系,实现社交化、互动化传播。广电传媒也从最初设立官网,到抢占“两微一端”,再到建立自己的各类手机终端,基本形成以中央厨房/新闻岛、两微多端、数据中心、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主要业务形态的融合发展格局。近几年,传统媒体都尝试从技术、节目生产、传播方式、产业运营等多个维度进行融合创新,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

实现校园内各类媒体的融合主要要从内容、渠道和传播平台这三个角度入手。校园媒体融合不是照搬照抄现有的新媒体,也不仅仅是将传统媒体内容,以新媒体的形式展现,而是推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结合,无论是内容,渠道平台,还是经营等多方面,是观念更新、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和各种资料的有机融合。

校园媒体融合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重构媒体生态、充分发挥内容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融合发展道路和模式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明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在“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方面下功夫,也许才是破解发展之道。

一般高校的校园媒体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和微信等多种媒介,而这些媒介也是由高校的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且管理得相对集中化。不同的媒体有各自专业的团队,并且他们的人员交叉在一起,必要时可以通用。各个媒体由于受到统一管理,所以他们的主题和内容基本一致,在技术上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对这些特点加以利用,将各个媒介联合起来,促进校媒的不断发展,提高校媒对于舆论的引导力。

三、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

校园媒体的发展和全媒体的发展史分不开的,它不仅要具有本体的特点同时不能脱离时代潮流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寻规律,不断扩大传播范围,不能忘记校园媒体服务于广大师生的职责。找出当前阻碍校园媒体发展的原因所在,不断的更新观念,完善内部制度,使校园媒体能够在保留本身特色的同时也能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是,要有主动开展媒体融合的先进思想,找寻融合媒体发展的新模式。高校的媒体也应将媒体融合作为当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步资源整合,推广全媒体的运作模式。高校对于时代媒体发展潮流应该具有灵敏的嗅觉,认识到全媒体将成为主流模式,借鉴其中的采编方式和新闻发布模式,整合各平台的资源,以多种传播方式例如校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方面进行报道,传播效果呈现多方面,多维度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在推行全媒体发展模式时,不能一味的吸收新的思想而忘记传统媒体的优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平衡点。第二步更新对于媒体融合的认识。媒体融合需要运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以及借助一些科技工具,相同内容的堆叠只能做出低质量的新闻,是一种资源的无意义消耗。媒体融合应是从内容、平台、人力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实现的有机整合,建设成为各平台交流互通,内容有所联系、员工互帮互助、流程规范、多方面发展的新媒体。

二是,校园媒体要遵循媒体运行模式,报道的内容都具有新闻性;另外在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要找到新闻内容的制定和当前社会舆论不断变化之间的规律,用全媒体模式处理新闻编辑中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兴趣和获取新闻的方式不同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受众要制定不同的内容;校园媒体融不应是相同内容的堆叠,应是要经历一个有由整合走向融合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技术,以校园网为出发点,结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其存在的优点,将新型媒体传播模式作为建设的重点所在,因为“媒体整合和联动不是单纯将资源堆叠在一起,而是一种友好互助,互相借鉴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使双方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三是机构重建,建立校园媒体新模式。要想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的有机融合的目标,需要其转变管理和发展模式。首先要做到改变管理模式,对于主要媒体负责人的选择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各部门人员要重新分配:有新闻需要出动记者去事件发生的现场报道时,依据各类媒体的优点去挑选不同的素材,发布在不同的平台上。不同媒体有各自的特色,因此报道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和特别之处。建设创新发展的校园媒体,能够密切各媒体之间的联系,提高合作的默契度,使当前媒体的发展能够更趋向于全媒体发展模式的标准,使新闻的发表和编辑更具有专业性。以温州商学院为例,2017年6月24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莅临温州商学院,出席该校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从行程确定好以后,先是在学院网站发布预告,推出“我有话题问老陆(陆克文微博名)”征集活动,吸引师生参与,然后再官方微信推出,后来当天通过四个端口进行直播,人数达到2万多人,然后校报纸媒体报道记录,并将之推送社会媒体,接着利用校园广播和有声校报进行再次声频传播。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微博、微信、网站、直播、校报、广播的综合利用,是一次典型的校园媒体融合宣传,从事后反馈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节约资源,建设集约新闻发展模式。校园媒体是没有收益的,建设集约新闻发展模式,可以减少校媒开展工作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第一,校媒的人力资源没有出现浪费的情况;第二,各项媒体配备都是通用的,大大减少了机器的购置费用;第三,新闻资源的共享,减少了新闻从编辑到报道的时间,同时也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满足不同群众的口味。

五是要加强校媒工作人员专业性的培养。在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校媒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那些传统媒体的本领,还能够运用各项媒介技术。校媒可以加强与专业媒体院系之间的联系,双方合作,院系向校媒提供专业的人才,校媒则为院系的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上媒体的合作,学生通过投稿的方式,获得一些培训的机会。并且,学校的相关部门还可以在学生中招募一些采编人员,可以按照年级形成一定的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得到锻炼,还可以为校媒的发展积蓄力量,培养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