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胡适与辛亥革命

时间:2024-05-04

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中国近代最具有革命性的群体。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近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就是显明的例证。”中国近代的留学生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他们以民族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地渴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救亡图存一直是整个留学生群体的不懈追求。

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面对祖国饱受如此灾难,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的热潮,寻求救亡图存之路。这时的美国政府知道控制20世纪之中国的关键便在于控制中国的人才,于是通过了一项议案,决定用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赔款作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留学美国的学费,让中国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公款赴美留学,以此来控制中国的人才。面对美国的“善举”,清政府欣然接受,并且与美国政府约定,自庚款留学这一年起,前四年每年派遣大约一百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五年起,每年至少加派五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而胡适正是庚款留学生之一。

一、辛亥革命以前的胡适

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嗣糜,出身于安徽绩溪一个普通的家庭。从1935年到1959年,他一共获得了35个荣誉博士学位,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在1910年他考取了庚款留学的官费生,成为了第二批赴外留学的庚款留学生。

在辛亥革命发生以前,胡适无疑是怀抱着一颗强国之心赴外留学,希望将来学成归国,可以改变中国屈辱的现状。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10月,而胡适在1910年的8月便已经赴外留学,那么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一年里,胡适每天最主要做的是什么呢?胡适在日记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三月九日(星四)

昨日读美国独立檄文,细细读之,觉一字一句皆扪之有稜,且处处为民请命,义正词严,真千古至文。吾国陈、骆何足语此!

读林肯Gettysburg演说,此亦至文也。

胡适自赴外留学以后,时刻关注着欧美的民主政治,一心希望改变中国屈辱的现状,实现中国的富强。这也与当时的留学生出国留学寻求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相契合。

二、身在异乡的胡适看辛亥革命

胡适虽然不是一个革命党人,在忽闻辛亥革命的消息之时,也没有如一些留学生一样立刻放弃学业,回国亲身参与革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胡适对于国内这场重大变革的视若无睹。在外留学的他骤闻辛亥革命的消息便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十月十二日(星四)

“上课。闻武昌革命军起事,瑞澂弃城而逃,新军内应,全城遂为党人所据。”

之后的几天里,胡适似乎对学习忽然失去了兴趣,每天的日记中记载的最多的便是有关于国内辛亥革命的消息。

十月十三日(星五)

革命军举谘议局长汤化龙为湖北总督;黄兴亦在军,军势大振;黎元洪为军帅。外人无恙。

十月十四日(星六)

武昌宣告独立。北京政府震骇失措,乃起用袁世凯为陆军总帅。美国报纸均袒新政府。

十月十五日(星期)

起用袁世凯之消息果确,惟不知袁氏果受命否耳。

胡适于十月十二日在外忽闻辛亥革命之消息,便时刻关注国内辛亥革命的消息。并且明确的表明了自己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

十月十七日(星二)

相传袁世凯已受命,此人真是蠢物可鄙。

十月十八日(星三)

闻有兵轮三艘为新军击沉于江中。

十月十九日(星四)

昨日汉口之北部有小战,互有杀伤。下午《神州日报》到,读川乱事,见政府命岑春萱赴川之谕旨,有“岑某威望素著”,又“岑某勇于任事”之语,读之不禁为之捧腹狂笑。”

胡适对于整个辛亥革命事件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同时,作为一名在外留学的游子,胡适也对祖国的战乱表达了一种忧心忡忡之感。他在十月卅日的日记中便写道:“今日为重九,‘天涯第二重九’矣。而回首故国,武汉之间,血战未已;三川独立,尚未可知;桂林长沙俱成战场;大江南北人心惶惶不自保:此何时乎!”从中并不难看出胡适对于祖国山河变故的忧思之情。

三、胡适评价辛亥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的评论,胡适是如此说的。“十年了,他们又来纪念了。他们借我们,出一张红报,做几篇文章,放一天例假,发表一批勋章:这就是我们的纪念了!要脸吗?这难道是革命的纪念吗?我们那时候,威权也不怕,生命也不顾,监狱作家乡,炸弹底下来去:肯受这种无耻的纪念吗?别讨厌了!可以换个法子纪念了。大家合起来,赶掉这群狼,推翻这鸟政府;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好政府:那才是双十节的纪念了!”

胡适对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正是因为参加辛亥革命的先烈们不惧威权、不顾生命、不怕坐牢与炸弹,最终才有了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在辛亥革命胜利十年以后的中国,军阀混战、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胡适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却是这样一个政府,这样的一个国家,真是令那些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感到无比的羞耻。在恰逢辛亥革命十周年纪念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当前政府的强烈不满,希望换一个法子去“纪念”辛亥革命:“赶走军阀,推翻当前的政府,继续延续辛亥革命,造就一个真真正正的民主政府”,这才是胡适先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追求,更是当时众多有识之士一致的追求。

胡适先生虽然是留学生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但是他同时也只是众多留学生中的一员,在众多的留学生中,像胡适一样时刻关注国内局势的留学生有很多,有的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蒋梦麟在辛亥革命前便担任《大同日报》的主编,在华侨中积极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即使很多在外的留学生不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也几乎没有亲历这场革命,但是不可否认也无法否认的是这些留学生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间接参与者。

庚款留学生在外取得了极高的成就。1909至1929年的二十年间,在进入美国高校的5000多名中国留学生中,获学士以上学位共4364人,占总数的87%以上,更涌现了如胡刚复、赵元任等一大批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正是因为有了这批留学生,中国的未来才更加光明。

留学生是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指导中国革命前进的。正是有他们的努力,中国才可以历经沧桑而不衰,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留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式,它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②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

③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7.

④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7~38.

⑤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8.

⑥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9.

⑦胡适.双十节的鬼歌,胡适文集9·尝试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8~1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