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时间:2024-05-04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担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使其成为优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为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厘清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探索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校思政教师。

一、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表1 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在当今中国语境中是一个社会角色概念,他们承担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内涵包括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三个维度的内涵[1]。高校思政教师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其承担着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向学校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国内有学者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进行了阐释,王红英将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归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大类。”[2]薛海将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归为教师应该具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发展意识和开放的态度。”[3]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指出努力造就数百名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千名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高、业务精湛、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建设数万名坚持正确方向、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4]本文结合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政教师的培养目标、其他学者关于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解读以及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模型提出了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胜任力一词源于拉丁语“competere”,意思为“适当”,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参与美国国务院的“预测外交官实际工作绩效”的项目时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考察了高绩效的工作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5]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和表面的胜任力,价值、标准、道德、特质、动机以及内驱力是潜在的和内隐的胜任力。从胜任力的层面上高校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就是高校思政教师能胜任其工作岗位,高校思政思政需要具备外显和内隐的胜任力。综合其他学者的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麦克利兰胜任力模型,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如表1所示。

(一)理论素养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基础理论课,思政课的教学涉及到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文化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高校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较高。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高校思政教师顺利完成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思政教师的基础素质,教学能力体现了思政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本领。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善于课堂教学,掌握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管善于理课堂,组织教育教学,保障思政课教学秩序。同时,思政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拓展思政课教育方式,将思政课由“点名课”变为“网红课”。

(三)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了思政教师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引导价值的主体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突破甚至颠覆了信息传达的方式,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受网络媒体的影响较大,增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大学生在使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需要拓展教学时空,在社交媒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思政教师还需要紧密结合网络时政要点,使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

(四)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指的是高校思政教师借助教育理论知识、根据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研究的能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讲科研能力包含了高校思政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课题的能力以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五)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指的是指高校思政教师为了胜任思政教师岗位所必需的个人品质与特点,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政教师所必备的条件。由于高校思政课的特殊性,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理论素养身、政治觉悟高的教师。高校思政教师还需要拥有高尚的师德,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还需要在课外以身范导,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六)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体现了高校思政教师对待高校思政工作的态度。高校思政教师需要热爱思政教学及思政工作,充满进取心以及奉献精神,有良好的事业新和成就欲。办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深得学生喜爱。

二、促进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思政工作的关键,推进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风道德建设,健全思政教师专业化培养机制,建立长效的考评机制。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生本课堂的重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思政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从理论和情感两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了更好的转变教学理念,则必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了诸多可操作性很强的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如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等。

(二)健全思政教师专业化培养机制

健全思政教师专业化培养机制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密切相关,完善的思政教师专业化培养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1)实施选聘制度,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的课程应与其具有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学历层次相适应,表现不好的教师实施末尾淘汰制,不再聘用;(2)做好岗前培训,各教学单位要为青年思政教师教师提供“一对一”指导教师,做好日常考察和指导,新入职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学习和工作任务;(3)鼓励参与培训,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后盾,给予教师各种支持,例如对于参加各种培训的教师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邀请专家到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思政教师自身也应当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强化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及时学习和掌握党中央新的文件精神和决策意见,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长效科学的考评机制

建立长效科学的思政教师考评体系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障。建议可以由省级教育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在做好专业发展培训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思政教师的考评方式与内容,制定评价方式科学、评价主体多远的考评体系,结合上述的末位淘汰机制,给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量化考核指标和适当的压力,以评促建。考评机制的重点在于要贴合思政教师工作的特性,从制度的导向性角度出发来研究和完善思政教师的考评方式和细节,特别要注意考核工作实绩。与考评体系密不可分的还有激励机制,学校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对表现突出的思政教师给予破格提拔,鼓励思政教师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