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时间:2024-05-04

一、全媒体时代含义

20世纪,随着以电子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媒方面,人类逐渐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即“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表现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形式多种,传播媒介多样,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各类媒体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大都在尽力迎合公众的口味,造成各种思想和观念层出不穷,多元化的价值观汇聚交错,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极大冲击。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严肃话题。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取向造成巨大冲击

随着互联网、移动无线通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整个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少西方国家也借机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潜移默化产生负面影响。全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观点和言论,其中不乏一些虚假的、低俗的、错误的、恶意的观点言论,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言论左右,这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造成极大冲击,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

(二)碎片化、片面化阅读和理解不利于深度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相比于传统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阅读。根据江苏省某学院调查研究,对于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该受调研群体“只有26%的读者对传统阅读还保有兴趣和耐心,26%的读者偶尔对传统阅读有兴趣甚至根本没有兴趣”,这表明“读者正在渐渐远离传统阅读”[2]相较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虽然接触的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查找方便,但体系分散,支离破碎,知识内容未经筛选和甄别,良莠不齐,甚至有很多错误信息,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误导。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大多数读者仅仅停留在浅显化,搜索式的阅读层次和方式中,许多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知识方面的障碍,一般不会再作深入追究和专研,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使大学生渐渐失去深度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中的信息大多以快餐化、娱乐化内容为主,缺乏学术价值和思考深度,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形成。

(三)容易造成大学生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

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网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欧美电影、日韩电视剧日益流行,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进行网上交流,大学生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程度正逐渐加深,容易造成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如今,关于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导致各种悲剧的报道屡见不鲜,对网络的沉迷就像精神鸦片一样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与建设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媒介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曾经由传统媒体掌控的舆论格局被打破,互联网正成为最大的舆论场”[3]因此,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平台运行,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平台监督与管控,对于有损国家安全、涉黄、涉恐、暴力等不良言论和行为坚决取缔和打击,对各类不良网站、APP进行清理和封存,营造干净安全、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学校要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变化,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整合各类学术资源,开辟校园学术平台,让大学生能在专门的平台获得专业的知识;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加强校园网站、贴吧、微博、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平台的监督与管理,强化主流价值观认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推进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教育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引领和主导作用,对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标准配强配齐基层党务干部、辅导员、思政课老师等几支工作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制度,严把“用人关”,明确岗位要求,细化工作职责,规范过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如实行“双线晋升”制度,职称评审单列标准,单独评审,让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幸福感、成就感、存在感,激励他们更好投身教育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加强思政工作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将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内容、新要求、新任务等作为培训内容,提升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思政工作队伍更好适应全媒体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高校思政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显得有些滞后。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个性鲜明,思想前卫,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已不再满足于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高校应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特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吸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课程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将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变为生动活泼,学生广泛参与,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课程设置,开设一些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如开设“媒介素养的教育通识课程”[4],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帮助大学生适应新媒体阅读方式,在新媒体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甄别筛选能力,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