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4

■蒲傲梅/新疆师范大学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相关大数据的研究和推进工作。2015年11月,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7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大数据逐渐融入科技、教育、研究、管理等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无疑是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力量”高校作为发展与传承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文化等培育的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在当前国内高校信息数据化、智慧校园建设步骤不断加快的同时,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提升高校人才培育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堡垒作用和育人功能。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一)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动以及社会活动的相关方面要实现的未来状态,这里的“教育活动”就要求教育者通过有效多元化的方式使其达到思政的目的,然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形式和载体较为保守和单一,往往以“讲授”“灌输”式教育最为常见,同时思想教育内容陈旧、思维僵化、方式生硬,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很难达到思政教育的切实目的。而这时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首先,由于大数据具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的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海量、丰富、持续高速更新的教育资源。其次是教育模式的以创新,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的课堂,发展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线上学习方式以及替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如“课堂派”、慕课、翻转课堂等更具互动性的电子媒介,使得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

(二)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教师凭借经验进行知识传授,在缺乏数据的支撑下,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轨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教学更具精准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从而能提升高校培育人才的科学研究、品德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

(三)提升教学精准性和实效性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过程要更加注重教育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自主型、创新型人才。第二,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精细化的数据分析,预测部分学生的情绪波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样,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困境

(一)技术困境

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意识到大数据技术使用的优势,但仍然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不能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更不用说根据数据分析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 而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人又不能同时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数据挖掘的能力,就无法通过大数据整合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数据分析家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面对大数据的技术挑战,培养技术人才、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缺乏实践经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然而,关于大数据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只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反复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的改良更新,才能将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避免空洞的“纸上谈兵”。对于教育者而言,将大数据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反复的操作、总结、反思并调试运用的方法,提升自身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水准,并具备通过经验和实践验证和掌握数据来源, 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才能提升数据的信度。

(三)伦理困境

尽管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优势,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首先,数据的来源涉及到各级各类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以级院校学生等,若对数据的归属权缺乏明确规范,数据隐私被揭露的潜在风险很大,不管是教育者或是教育机构,并不都认可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个人并不愿意被人知晓的信息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严重侵犯隐私的行为,若这些记录数据一旦被泄露,则会对其造成极大伤害。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路径

(一)提升大数据的运用能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适应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应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一是学习与运用能力。首先,教育者应当学习大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方法,培养信息数据意识,学习使用大数据工具处理数据信息。其次,高校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突破大数据技术难关。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等,以此尽快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二是甄别与分析能力。由于大数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并非所有数据都有使用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海量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取舍,甄选出最有价值的数据,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甄别与分析能力。其次是具有对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做到既能保证信息解释的准确性,又保障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然后是具有对数据监管的安全防控和应急能力,既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超出可控范围,又能够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启动数据保护和销毁预案,将危害降至最低。

(二)优化大数据的思政内容

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之一便是帮助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教育体系。首先,要在庞杂的数据中甄选和梳理有用数据,然后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教育者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备课,可以搜集学生在微信、微博空间点击最多的时政热点新闻,以及校园论坛中与思想道德方面有关的校园新闻和相关演讲的讨论和争议,以及学生校园活动的轨迹等数据。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并预测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趋势,然后联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部门集体备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要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第三, 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效用,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狂轰乱炸”式的教学风格和“说教式”“灌输式”等具有程序化、刻板化理论教育模式,将刻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书面文字形式转变为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形式。“要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平面教材走向交互性强的电子媒介”。不仅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与兄弟院校联手进行“慕课”的开发和应用,借助数据共享资源,探索和改善教学内容,共同打造让大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三)伦理原则与道德责任优先

面对伦理问题,只有软硬兼施,通过设定硬法规、培养软德行,方可解决这一问题。从法律层面看,要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以收集的数据的范围,并指明相应的惩罚措施和路径。从道德层面看,学校和思政工作者应坚持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隐私保护”等伦理原则,避免对个体信息的过多涉入,坚持伦理自治的原则,“不因任何的诱惑而作伪或滥用科技手段,审慎地进行可能具有不明确的深远影响的科技活动”。数据被不当使用有很多原因,停止收集数据不是解决办法,思政教师加强对数据使用伦理和道德责任的担当,树立合理使用数据的意识,树立大数据的“双刃剑”可能,才能最大可能的发挥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总之,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已人成为一种趋势,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经验总结、改革创新,突破种种困境,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