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素质本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顾佳滨 张安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虽然都在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相对偏弱、思政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都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努力贴近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手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任重道远

(一)思政课教学虽重却忽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学都非常重视。一是党中央对于思政课重视。***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二是各高职院校自身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首先,思政课的地位趋于核心。多数高校都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打造,在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形式多样。其次,思政课师资队伍要求甚高。从学历层次看,公办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基本门槛要求为博士,要求高于大多专业课教师。再者,一些高职院校也筹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人均15-20元建设经费,基本到位。思政课大班教学现象也有所缓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我们往往还是忽视了的教育对象的层次。高职院校的生源较多来自高考分数不及“本科分数线”而退求其次的普高生,以及技校和职高毕业生。他们不少人存在缺乏自信、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心态。因此,一些高职学生在自控能力、吃苦精神、学习习惯、合作能力、反思自觉等素养方面,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基于此,他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更何况思政课,为了应付考试,完成学业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从现有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学虽然都很重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二)企业更注重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用人单位评价的好坏,学校的很多工作都要围绕这一要求展开[1]。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除了有较硬的技能外,其综合素质更被企业看重。为了更好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课题组在2018年在某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对招聘企业进行了调查。只有18.6%的企业认为学生的专业成绩是他们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而有72.3%的企业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他们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学生专业技能好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企业最关心的,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综合素质好,就值得企业培养。通过调研,有32.6%的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1.5%的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30.2%的企业比较看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看重个人的业务水平,更注重其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企业对于人才的第一要求。根据调研,企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关注点为专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人际关系协调)意识、分析问题能力、文明礼仪素养、公益活动参与等等。

(三)素质本位教育理念需融入思政课教学

职业教育“素质本位”价值观,源于终身职业教育思潮,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的人终身受教育。在多数职业岗位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已无法胜任的时代,职业教育必须告别单纯以知识为本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传统,而将以人的素质为本,把人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养成视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2]。“素质本位”在内涵上除了知识、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外,还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在外延上,“素质本位”又可分解为品质、知识、能力、审美、身心等方面的素质。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他的能力则需要其他课程协同培育。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门专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应将素质本位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结合自身特色,重点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思政课素质本位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教学重在素质提升

1、云班课互动式教学

活跃的课堂氛围、实效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关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手机几乎普及。一方面手机带来了学习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手机对于课堂的负面效应凸显,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弱,上课手机管理问题成了很多教师工作中难解的痛点。与其明令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还不如改堵为疏,思考如何把手机作为教学设备,融入课堂教学。课题组实践探索将“蓝墨云班课”引入思政课教学。蓝墨是一家移动互联网互动教学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自主研发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核心技术体系,为出版社、学校和教师提供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校园移动学习平台及教师自助数字出版等解决方案,旗下云班课等产品可以让教师轻松管理自己的班级、学生。思政课教学资源、学生课堂考勤、表现、互动答题、讨论、课后作业、教师答疑等都通过云班课移动端完成。蓝墨云班课有效解决了手机与课堂教学的矛盾问题,手机成为了一个学习工具,为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平台,学生长期在有序、规范、活跃的互动式教学下,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得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2、辩论式教学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题组针对学生热衷的社会问题,将辩论融入课堂教学,按照辩论赛的规则,分设小组,设置角色,设定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合作分工,在课堂上展示团队成果,教师指导点评,促进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辩论教学。教师假定问题,学生集体反驳。比如,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师提出大学生恋爱弊大于利的观点,学生则要进行反驳辩论,提出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的观点。学生为了能战胜教师,一定会极力搜寻资料,总结经验;教师要做好引导,在辩论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到辩论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三分钟思政

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题组针对专业特点,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思政教育。开展时事政治回顾与评论,上到政策层面:如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于浙江省出台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下到社会民生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开始由教师示范开展,后续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制作PPT,派代表上台。学生通过三分钟思政既提升了自身对于政治的分析能力,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今后的职业成长帮助很大。

(二)实践教学重在素质培育

1、模块化整合

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相辅,特别是加强相对滞后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共识。但是实践教学往往存在形式化,教师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过于随意,未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而高职学生往往实践活动能力强于理论学习能力,开展好实践教学是学生素质培育的基础。因此将实践教学开展与对应的课程相结合就尤为关键。为此,课题组对教材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整合。以素质培育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围绕特定主体或内容组合不同教学活动。如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实践教学可开展道德小品表演、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以此开展实践教学,培育学生职业道德。

2、项目化推进

项目化推进是思政课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得以落地的一个较好途径。基础思路为根据模块化教学内容,按项目步骤实施推进:首先进行项目招标,教师设定实践教学项目内容,提出招标要求;其次,学生按小组讨论研究,制订方案,竞标。第三,中标者,根据要求,完成项目任务,一般以总结报告上交。比如大学生网络贷情况调查。这一项目可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大项目进行项目招标。中标小组按照项目步骤,在课余时间进行调研分析,最后形成总结报告,教师跟踪项目进展,按时间段检查,最后作为课程成绩的加分项。

3、驾证化考核

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检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应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改革,突出思政课培育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地位。课题组采用驾证化考核代替原有考试方式。驾证化考核源于机动车驾驶证考试,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大类别。学员必须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才能拿到驾驶证。那么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理解为技能考核。而这一技能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来体现。“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最突出的特征。”[3]因此,思政课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要把考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作为驾证化考核的一个重点。课题组采用公益积分考核方式,把公益积分作为驾证化考核的一部分。即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公益活动,积累公益积分,教师再根据学生表现打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践能力,也可以作为实践教学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递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必须将素质本位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中,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抓手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