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蔡简建 陈 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思政教育多数情况下是点缀性地体现在专业知识领会和相关课外练习过程中,因此学界常认为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线、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辅线,专业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被极大弱化。很多专业课授课教师把精力着眼于专业技能教授,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引导和德育的熏陶,让学生在学完专业课后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同时部分教师讲课方式太老套,上课照本宣科,所讲内容和教材描述大同小异,大学生兴趣不大。此外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新媒体,诸如手机、网络等,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携带方便、沟通迅速、智能化等特点吸引着我们身边的年轻一代——大学生,在各大中专院校里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玩手机现象比比皆是。
针对这些现象,浙江省教育厅明确提出要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强调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在这种改革的指导思想指引下,笔者围绕自身开设的《宁波商帮经营案例分析》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商科类学生的课程思政路径。
《宁波商帮经营案例分析》最早开设于2010年,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示范校建设的课程子项目之一,属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商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限定选修课,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和创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创业支持模块课程,其作用是激励学生秉承宁波商帮精神,培养学生的经营理念,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是学校四门宁波商帮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之一。
宁波商帮在经商实践中具体表现出的“重诺守义,诚实取信”、“敢为人先,灵活应变”、“团结协作,互助共济”、“勤俭立业,精打细算”等经商理念是现代商务人才传承的宝贵财富,因此开设该课程可以在让商科类学生较好地了解并进一步秉承宁波商帮的优秀传统,同时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要素也为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绝佳的试验条件。
一是能有效实现教学体系与思政教育并进。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的教育性,有效突破思政理论对学科体系建设的局限,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贯穿到专业课教育中,形成课程教学-思政并进的格局。二是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化教育导向下高职课程教学目标比较明晰,因此高职教学应该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要将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实现有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和技能性相对应,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让专业课能承载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三是能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共生。课程思政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是课程教育,培养总目标的分解是课程匹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我们能按照教学大纲,将时代和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和教材中,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围绕课程思政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宁波商帮经营案例分析》课程思政改革旨在重构四大内容,即重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重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奖惩鲜明的课堂表现和重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双维度课程评价。
具体改革内容为:(1)改革《宁波商帮经营案例分析》现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变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强化课程思政具体内容和形式。(2)改革课堂授课形式,改变单一的课堂知识讲授形式,强化“课堂暖心角”思政教育联动模式。(3)改革现有课堂表现形式,改变单一的课堂纪律遵守机制,强化课堂日常表现“绿黄红牌”奖罚制度。(4)改革现有课程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学业评价做法,强化学业和学风双维度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改革浪潮正如火如荼地发生在高校课堂,但课程思政到底如何改抑或如何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是当前教师遇到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宁波商帮经营案例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的描述,希望对商科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个有效的实施思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