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程蒙
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在这个俄罗斯版图的西北角,一个能与俄罗斯既有的四大军区并肩的司令部开始运作。这个由普京亲自宣布成立的司令部名叫北极战略司令部。这是继担负欧洲、高加索、中亚和远东四个战略方向军区后的俄罗斯第五大军区。
北方舰队,原属西部军区,是俄罗斯实力最强的王牌舰队,拥有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北风之神级潜艇、1艘核动力巡洋舰、5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22艘攻击潜艇和24艘巡逻舰。在北方舰队基础上构筑的北极战略司令部将成为俄罗斯加速对北极争夺的重要举措。
更早些的时候,2014年9月,在核动力破冰船的引导下,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军舰和航空兵集结北极,进行训练。在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这种训练十分危险,而俄罗斯军方的目的正是要尽可能地适应这种极端天气环境,进而展开进一步的动作。
除了北方舰队,北极战略司令部还统一指挥其他北极部队。俄军第200摩步旅驻扎在北冰洋沿岸的佩琴加,全旅5000余人,可以在北极的复杂环境下快速完成任务。2011年6月,俄国防部宣布,以该旅为基础,4年内构建一支8000到10000人的北极快速部队。以这些驻扎在北冰洋沿岸的摩步旅部队为主的北极部队都将配备适合在北极极端气候下的新型武器装备,包括各种服装、食物、地形车、单兵武器。而据俄罗斯《生意人报》透露,俄罗斯北面的新地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岛也都已组建接受北极战略司令部指挥的极地部队,从2014年10月开始执行。到2014年底,俄罗斯将在从摩尔曼斯克到楚科奇的6200公里北极边境部署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基地建设也在加快进行中。在北冰洋深处的一个荒岛上,几十年前,苏联军方将其废弃,只剩一所气象站、几条狗与北极熊为伴。2014年9月,岛上重新展开建设,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军事基地。紧接着,俄罗斯公布了自己的目标:计划建设13个机场,1个空军训练场,10个雷达站和导航站。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一直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帝当初创造地球之时,派了一个天使背着一个装满珍宝的口袋,去各地分发财富。走到北极时,天使手太冷,一不小心滑落了袋子,袋子里的珍宝随之散落在北极四处。这个传说正说明北极地区有着非常高的价值。被称为“北极熊”的俄罗斯也非常清楚北极的价值所在。这里不仅有富饶的油气资源,更有不可替代的军事战略价值。
当然,看重北极的绝不仅仅只有俄罗斯一家。于是也就有了近些年来围绕北极在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你来我往。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举行。会上,美国国务卿克里谈到了美国的北极战略,着重提到了奥巴马提出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报告》。2012年,普京再度出任俄罗斯总统,奥巴马也连任成功。紧接着,2013年2月,普京公布俄罗斯2020前北极战略;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的北极战略也开始发力。
在奥巴马推出《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之后,五角大楼颁布第一份《国防部北极战略》。2014年2月,美国国务院宣布设立负责北极事务的特别代表。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用深海潜水器将一面钛合金国旗插在4300米深的北极海底,这拉开了北极新一轮争夺的大幕。一周后,加拿大总理哈珀率队赴北极,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宣布将在北极建深水港和军事基地。哈珀甚至高调宣称:“加拿大对北极的态度就是:要么利用它,要么失去它。”
就在俄罗斯北极插旗后四天,美国海岸警卫队“希利”号重型破冰船从西雅图开赴北冰洋,在北极展开系列勘探活动,为美军北极基地建设做准备。2008年5月,美军又在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举行北方边陲军演,出动120架飞机和10余艘舰艇。
北极是美俄之间距离最短的地区。早在冷战时期,北极地区就存在两国军事力量的对峙。一开始,为了让自己的导弹发射基地尽量靠近对方领土,双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导弹。美国还斥巨资在北极建立起规模巨大的早期预警系统,以监控来自苏联的核攻击。之后潜射导弹的出现,让北极厚厚的冰层成为了双方规避彼此侦查的天然屏障。1958年8月,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穿越北冰洋冰层,揭开了美苏两国的北极对峙大幕。
另一厢,北极冰原上的美苏较量也同样激烈。美苏两国开始比拼在冰层上的各种建筑和装备数目。比如,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上有世界最北端冰上机场,这个机场甚至可以起降战略轰炸机。整个北极俨然一副陆海空三极对抗之势,火药桶之名绝非虚指。
冷战结束之初,俄罗斯囿于实力所限,一直没有在北极探头。不过在冷战结束20多年之后,北极的无形硝烟开始再度燃起。如今,美国在阿拉斯加建立起了军事基地,并对多个旧有机场进行现代化改造。美军潜艇每年要完成3到4次北极航行,岸基航空兵每周要进行三次岸基巡航,北约则要举行“北极狐”等十多次联合军演,2009年,北极理事会中的6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荷兰)成立北欧快速反应部队,人数超过2200,总部设在瑞典。
但无论北极圈附近的国家怎么折腾,北极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俄美之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冷战时,美苏隔着北冰洋对峙,北极地区军事活动异常频繁,北极甚至一度成为洲际导弹部署最为密集的地区。如今,美俄的动作可以命名为“重返北极”,只是比起当初纯粹为争夺北极地区的控制权和出于直接威胁对方本土的战略目的,如今的“重返”还有其他的国际因素。
俄罗斯与挪威在北极圈内有一段190公里长的陆地边境线。俄罗斯哨卡的对面,是挪威边防哨卡,坐落在边境线附近的一座山上。施泰因兰德是这里的一名哨兵,这位挪威女兵经常可以看到附近的渔民和游客在这里交换物品。去年以来,随着乌克兰问题的激化,欧洲各国对俄罗斯戒心大增,挪威的边境警卫也加强了防备。在距离挪威哨卡不远的地方,就是佩琴加,那里正是未来俄罗斯北极旅的驻扎地之一。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佩琴加也是俄欧矛盾不断交织,双方力量反复拉锯的地方。
18世纪前,佩琴加是瑞典控制下芬兰公国的领土。1809年,俄瑞战争后,随着整个芬兰领土被俄国吞并。一战后,芬兰独立,此地仍归属芬兰。二战后,根据1947年签订的《苏芬和约》,再次并入苏联,更名为佩琴加。
鉴于俄罗斯在佩琴加等地增加部署兵力,挪威前首相斯图尔滕贝格曾提议组建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的联合军队,并于2020年前在巴伦支海建立海上快速联合反应部队,以应对可能的威胁。对此,俄罗斯也还以颜色。
2014年11月24日,在宣布即将建立北极司令部的时候,普京同时还宣布了另一件事:“在克里米亚建设部队的计划也正稳步推进。”在北线,俄罗斯要建立北极战略司令部,统帅北方舰队“北极旅”等部队;在南线,普京则要在海军陆战队第501独立营、第810独立旅、黑海舰队第1096防空导弹团和岸防兵第126独立旅、第8炮兵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克里米亚半岛集团军。在西部受到北约挤压之际,这一南一北两支部队就像两只拳头护住了俄罗斯的防务要害。
如此冷的北极,却一片热火朝天之景。面对这种越来越趋于白热化的博弈,有人猜测北极的争夺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说法有些危言耸听,毕竟这种博弈还属于可控范畴。目前的北极开发还有很大的共赢空间,而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像北极理事会这样的协调机制来发挥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