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孙少文/广东科技学院
重叠是使某一语言形式连续重复出现的手段,被重叠的基础形式叫基式,重叠出的新形式叫重叠式。(石锓2010:1)重叠现象可以出现在名词、副词、形容词等各个不同词性上。一般在汉语研究中,用A、B来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音节,如双音节基式 “开心”可表示为“AB”,其衍生的重叠式“开开心心”则为AABB,“开心开心”表示为ABAB,其他重叠式如“红彤彤”、“绿油油”等表示为“ABB”式,等等,以此类推。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形容词的基式AB与重叠式AABB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一些AB式不能派生出AABB式。
在国外,对于重叠现象的研究非常丰富,有从形式和语音的角度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也从最开始的认为重叠仅仅是语音和形式上的重复到现在的一致认为具有重复、强调和突出等的语义特征。而在国内,由于普通话和方言中重叠现象非常普遍,对其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就有相关著作,如《古音复字》、《毛诗重言》(石锓2010:10),现代学者主要从语音,如变声变韵的重叠(江蓝生2008)和变调重叠(王启龙2003)、语义和语法(朱德熙1982;吴吟2000; 张恒悦2012)三个角度进行共时或历时的分析,并且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研究中国各地方言的重叠(杨俊芳2010);一种是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张敏1997)。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普遍被分为三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朱德熙1956; 李宇明2000; 石锓2010)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状态形容词只有描写性,没有区别性;非谓形容词具有区别性,没有描写性;性质形容词是对修饰成分属性的描述,既有描写性又有区别性;(2)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典型形式,可以派生出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关于形容词的重叠,李宇明(2000)将其分为两大类:(1)性质形容词的重叠:AA式(瘦瘦,胖胖),AA+BB式(红红绿绿,高高瘦瘦)和AABB式(端端正正、开开心心);(2)状态形容词的重叠:以ABAB式和BAA式为主,如通红通红,红通通,特殊情况也有AABB式的重叠,如葱葱绿绿,清清凉凉。
Talmy的 视角 模型(Perspective Mode)。视角理论属于空间架构图式系统的一部分。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实体都是从某一认知视角去观察的。
Talmy区分了两种视角模型,聚合型认知模型和离散型认知模型。
聚合型认知模型是采取静态全局视角的扫描,而离散型认知模型采取的是动态局部视角。因此前者更多地是关注整体而非个体,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体,并且正因如此,前者所关注的范围是明确的,而后者关注的范围并不明确,这种关注与不关注、范围明确与否的区别在图式上分别用实线与虚线体现。
AABB式所表达的语义倾向于对将来的认知,表达的是对状态的描写,后不能接程度词或者否定词;而AB式更多地表现出评价的含义,在搭配上限制较少。从这些区别可以看出,基式AB使用范围更广,而AABB式使用范围相对较窄,这也就解释了图3和图4的词频差距。
前文已经指出,AABB式更多是对未来的观察,而且是一种描述而非评价。根据我们的认知体验,将来具有未知性,所以很难对将来的事物进行清楚的观察和描述,除非是在某种计划下,或者是对未来的某种期待。作为计划或期待,重叠式AABB在描述将来的事物时往往带有积极肯定的含义。根据我们的观察,大多数不能派生出重叠式的AB式形容词往往表达消极意味,因为这不符合人们对未来的计划、期待的认知习惯和认知倾向。如基式“开心”、“快乐”、“简单”可以派生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简简单单”,而“难过”、“悲伤”、“复杂”等就不能。
本文从Talmy的视角理论出发,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形容词AB式以及其派生的AABB式之间语义认知上的异同,并且从人的认知倾向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一些AB式不能派生AABB式。通过分析讨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视角上,AABB式倾向于未来视角,在语义认知模型上,AB式属于聚合型认知,AABB式属于离散型认知;正是由于AABB的离散型认知方式的特点,说话人在表达将来的语义时,认知上具有描写性。而这种描写性,也从认知的角度论证了很多学者将重叠式形容词归类为状态形容词的科学性,这种对未来描写的认知体验解释了为什么一些AB式不能派生AABB。
本文利用视角的相关理论,通过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分析汉语中的重叠现象,打破了传统的从语言的象似性进行认知研究的惯例,也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对各种语言现象具有更强的阐释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