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
作为中国的稀世珍宝,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基石。而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高校,更应该把文化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文明发展历史,并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来说,培养文化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思政教育课,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相融合,既能促进思政教育育人的功能又能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一举双得的培养恰到好处。意识到培养的效率如此高,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这种培养方式大力推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有阻碍产生,传统的思政理论是其中的约束条件之一,导致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受阻,故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渗透的意义提出有效的渗透策略必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当代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而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激发学习斗志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及决心,为强大祖国、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相较于西方文化追求的多元化竞争的风气,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互相包容、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更能够影响当代学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熏陶下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总之,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甚广。
对于古代,有太多的历史性故事的发生背景就是对祖国的建设维护,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的传颂更是强调国家的兴盛及衰败都离不开每个老百姓的责任,传承到现在,更清楚的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以及责任,对当代青年更是一种熏陶及励志,而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强调了孟母为培养孟子懂礼貌、守纪律、爱读书的传统美德而三次搬迁,培养孩子爱国意识良好品德从娃娃抓起,而传统的文化更是影响人们一生的瑰宝,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忘继承前人事业传承文化历史的同时开辟未来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更加强当代人民的责任意识。
对于实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必须要很高,领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占领高校思想政治高地,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的引领者。所以,作为连接学生与知识的桥梁,高校要首当其冲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教育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响应学校要求的同时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淘汰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钻研渗透方式,以便于找到高校快速的渗透途径,此外,高校也可以积极组织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安排进行集体的课前准备及教研,所有老师集思广益,根据经验及所学相结合,探讨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练习,加强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讲解能力。
作为高校教育体系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教育的内容编排及落实显得举足轻重,过去的思政教育在内容编排方面过于单一,且理论性的内容强调占据教学的大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说教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且学习主动性不会很高,环环相扣,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所以,将与思政知识传递相关联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入古代一些对人们有教育意义故事引导,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熟记思政教育内涵,还能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具体实施办法,由于目前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相互渗透并没有在各个高校普及,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关于学习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增设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更能够成为学生对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积累,通过熏陶及影响让学生达到真正的德行合一。
随着社会进步,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越加频繁,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化多端,由于国门的敞开,一些西方国家不太好的文化思想多少会流入中国,会对现如今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坏的影响,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正是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一大特征,传统文化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很多资源方面的帮助,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自身传统文化内涵的提升,加大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力度。构建和谐的教育新环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