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探析

时间:2024-05-04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内涵

(一)有效教学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要素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推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本学科特有的规律的基础上,以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准绳,合理科学运用各种教学因素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组织,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的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推动了高中政治课的改革,教学低效现象还客观存在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落后造成的“三位目标”的分离

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然而只要高考的指挥杠杆存在,就迫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任务的达成上,放在高考占比率大的知识点上,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不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把高考的重点知识背熟,没有对学生的学情和学法进行分析,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考试定教学。让学生熟记知识书本知识,对能力与情感态度等目标的忽视,造成三位目标的分离。

(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所造成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认真的对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深入浅出的剖析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不问题太过容易,起不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要不问题太难,使学生感到太难学,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又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背书知识点,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政治只需要背一背就可以,造成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未能有效的发挥

新的课程理念主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处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课堂永远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说话的,打瞌睡的。学生没有主体意识,课堂教学难免低效。

(四)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高中政治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一般很难理解,特别是生活与哲学部分,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而且老师认为课堂交给学生,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于是老师就只采用讲授法,并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很少采取 案例分析,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思考。

三、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对策

有效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针对高中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

1、转变教师灌输者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将书本上的知识一字不差的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师灌输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一切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跟学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师友关系。

2、树立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观念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生获得知识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去建构和理解知识,俗话说“授人以渔”,就是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如果只是将结论和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最终学生还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反倒会造成他们思维固化,失去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阻碍他们创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而应该让他们自己动脑子钻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分析和探索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将课堂留给学生,老师适当的点拨,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

(二)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善于肯定学生,不急于否定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别人的赞扬的,在教学中,特别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不应持有任何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给他们带上差生的帽子,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在发现问题时,与他们耐心交流,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他们身上的每

一个闪光点,这足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对待老师的态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2、尊重差异,客观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些学生的外貌,性格,学习等方面存在差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形同的叶子,同样的,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的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应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客观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转变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处于被动的状态。思想政治知识都过于抽象,特别是生活与哲学部分,他们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又高于生活和实践。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不经过亲身的经历,思维的碰撞和尝试,学生是很难掌握和运用的,更别说发展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了,因此就要适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情景,提供合作探究的内容,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第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发现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率,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点的一个巩固,克服遗忘。第二,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政治知识很多都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第三,养成记笔记,归纳知识点的习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