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在中学开展农业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1.;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渐被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所取代。新的农业发展态势,意味着传统的农民已经无法胜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亟需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专业性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现状是:一方面国家鼓励高端人才、技术性人才到农村农业领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职业才人又十分的匮乏。农业专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在中学开展农业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农业人才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才一样,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培养的,而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关键时期。造成我国农业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不健全。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不高,农业教育在初高中等初级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份量一直不重,导致我国农业教育领域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特有现象。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对于农业教育十分重视,各大高校不仅普遍设立农业学院,全国各地还专门建立很多专门的农业类高校。另一方面,初级教育层次对农业知识的教育又比较忽视,很少有学校开设农业知识普及的相关课程,即使少数学校有所涉及,一般也都是特色课程的点缀,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城市的中学生来说,农业实践知识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和兴趣。因此,中学教育作为学生知识教育和兴趣培养的重要一环,应该积极探索,广泛开展农业实践教育活动。

二、当前中学农业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教学实践重视不够

根据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需要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普及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但是,除了生物课程中偶尔涉及到农学知识外,其他课程基本与农业无关,农学知识也没有纳入考试内容,导致学校和教师对于农业教学实践不够重视,缺少专门的教学安排,也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

(二)农业教学与实践脱节

农业教学与实践脱节也是当前中学农业知识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和阅历的不足,城市学生对农村、农业、农作物大多缺乏感性认识,除了在课堂上获得一些有限的农业知识外,他们缺乏对农业的直观感受,而在初中、高中生物课程中,有许多知识点是以农业知识为依托的,但是紧紧是理论上的阐述,学生无法深入实际,导致知识与实践脱节。

(三)农业教学师资队伍不健全

要开展农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有专门的教师队伍。从专业教师队伍方面来看,笔者调查了几所中学的情况,发现都没有专门的农业知识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普及农业知识的教师都是生物课的科任老师,还有部分教师既不是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没有相关的学历背景。

三、提升中学农业教学实践活动水平的路径思考

(一)健全中学农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的设计中学农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可以有效的提中学生农业知识教育的效果。教育管理部门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设置合理的中学生农业教学实践课程。既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也要保证教育的针对性。还要科学的编制中学生农业教学实践教材,合理安排农业教学实践课程比重,设置农业室外教学场地,切实是增强中学农业教学实践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校园有限的空地,种植一些课本中经常提到的农作物,增强学生的切实感受。

(二)加强中学农业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中学农业教学实践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个人思想认识、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学农业教学实践的成效。因此,加强中学农业教学实践教师的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有效开展中学农业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外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聘请农业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定期为学生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对中学农业教学实践教师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提高对农业教学实践课程的重视和教学能力。通过精心编写课程教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接触、感受、学习、理解农业丰富的内容。

(三)加强中学农业教学实践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

加强中学农业教学实践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是提升中学农业教学实践实效的必要途径。农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育的成效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方面。校外教育基地作为开展农业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农业研究性学习、动手实践的平台,在中学生的农业实践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依托校外教育基地,加强农业教学实践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要让农业教学实践走出课堂。例如,利用每年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以及春游、秋游等时机,将农业教学实践课程搬到课堂、学校之外,搬到田野中去,搬到农业生产一线中去,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了解农业,通过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农业的重要意义,增长农业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和感情,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