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即,在2015年11月初的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①。2016年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四次执委会工作报告明确“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联互动的工会工作格局”是工会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毫不讳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使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的复杂多变的样态。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工会要确实发挥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在正视“互联网+”影响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利用“互联网+工会”的模式,回应新时代职工的新诉求,达成对职工的高效连接和便捷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一个从业者都带来了巨变。在此背景下,工会作为连接企业和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势必受其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性、变动性。可以说,“互联网+”所提供的多元化信息、多样化参与、多层次影响是对现有工会工作的深层解构,为工会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传统工会工作视角下,职工信息获取、选择和接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工会信息公开、发布,社会主流媒体、职工之间的交流等获得。“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首先在信息来源上提供了无限可能。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多元化信息,其中不乏与工会和主流媒体信息相悖的内容。其次在传播渠道上提供了无限可能。职工信息获取渠道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工会信息公开,而是具备更多信息选择和获取的自主权。再次,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一览无遗呈现在职工的眼前客观上加剧了信息选择、甄别难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冲击了工会原有单向信息传播,使其传播效度下降,工会向职工发布统一信息并及时送达的“标准模式”不复存在,工会新闻宣传和思想工作随即受到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工作的“盲点”。
工会组织作为一个连接职工与企业、事业、党和国家的组织,一方面承担着宣传、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责任,另一方面承担着了解、表达和保障职工诉求的职责。如前所述,传统工会工作更多侧重信息的单向度、稳定化传播,以此来宣传和推动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工会工作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单项被动工作,因为它给职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必然要求改变工会组织中传统的金字塔式垂直管理模式。因为“互联网+”依托网络,充分提升人的主体性,将每个“节点”都视为具有自主能力的能动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受动者,赋予他们传递、改变、修正信息和行为的能力。因此,传统的被动接收,积极服从的工作模式已然不适应新形势,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更多参与式、体验式的工作样态,以满足职工的多样化参与需求。
网络本身门槛低,参与度广,加上参与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爆炸式扩散等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特点更是一览无遗。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工会安全稳定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职工在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自身诉求过程中,如果工会没有及时把控和跟进,有效解决职工需求,一些维权事件、职工诉求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演变成重大网络舆情,甚至发展成群体性事件,造成多层次、广泛性影响。传统工会工作只重视网下安全稳定,缺乏必要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人才,甚至缺乏必要网络信息人才,因此面对一些职工网络舆情束手无策,舆情监管压力重重,安全稳定面临挑战。
“互联网+”对工会工作带来解构的同时,重构了工会的内外关系,为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根据工会网络关系中的连接方式,“互联网+”对工会工作带来的内部重构主要是增强了工会组织内部工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连接”,同时在外部重构方面,主要是扩大了工会组织外部“连接”,提升工会的服务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工会发展。
“互联网+”的到来,进一步拓展了工会内部团结和互动,优化工会服务,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能够拓展工会的参与对象。与传统纸质申请入会相比,“互联网+”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平台,能够优化申请流程,为职工入会提供便捷服务,普通会员加入工会更加简便,有利于工会充分吸收广大职工参与,最大限度壮大工会队伍。二是能够优化工会服务职工机制。对于困难职工帮扶、特殊职工关怀等,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量化分析,能够充分把握职工工作、生活动态,相较于传统通过基层工会干部发现、上报、帮扶的机制,该机制能够充分提升工会工作的精准性、及时性和主动性,保证工会确实在第一时间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凝聚工会职工力量。三是能够优化职工内部交流。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新型媒介组织,营造“实时在场”的职工“网上之家”,职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实现实时、动态参与、互动和交流,在“网上之家”充分表达情感、观点和诉求,实现职工之间的情感共鸣,价值共振,真正让工会工作走入职工心中,实现工会“生活化”。
传统视角下,工会服务职工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来进行,因此有时难免存在力不从心,职工无法充分感受工会温暖等困境。“互联网+”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网络平台等,能够进一步拓展工会资源,将工会与社会实现有效“连接”,优化工会服务体验。一是能够扩大工会的影响力。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会工作已然没办法“独守一隅”,取而代之的是走出企业,走向社会的中间。因此,“互联网+”为社会认识、了解和关注工会工作提供了契机,客观上推动工会工作不断优化服务和体验,满足新形势职工的新要求。二是能够整合服务职工的外部资源。“互联网+”能够整合和吸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志愿者等社会主体的力量,有针对性积累工会服务工作的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扩充工会开展服务会员工作的资源。三是能够优化工会服务职工的外部环境。随着“互联网+”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普及和运用,工会积极介入,主动作为,有效融入,能够与社会商业平台实现有效的“连接”,使职工在购物、就医、旅行、培训等日常生活中享受工会所带来的便利和优惠,让工会的温暖确实“看得见摸得着”。
为适应“互联网+”语境,确实发挥工会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四大职能,新时代的工会工作要积极作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方向,树立“互联网+工会”的整体思维,有效构建工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有序加强和优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以此来化解“互联网+”对传统工会工作所带来的解构作用,力求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互联网+”对工会的重构优势,满足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要求。
互联网对于现实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革新和推动作用,重塑着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工会工作要满足“互联网+”的语境要求,首要在于形成和确立整体的互联网思维。一是要改变传统互联网的工具性思维,确立互联网作为流程主体和工作模式的思维。传统将互联网作为提高效率的工具手段的思维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互联网”思维,而非“互联网+”思维,它把互联网仅仅当成工具本身。“互联网+”语境下要求工会组织必须结合互联网运行规律,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有效整合工作模式,实现工会工作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机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工会工作流程主体,“互联网+工会”成为一种运行模式。二是要探索“互联网+工会”多重接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实现“互联网+工会”接入,以进一步利用各类社会资源,让职工充分享受工会组织所给予的“获得感”。三是要发挥职工在“互联网+工会”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工会职工在网络中的行动自觉性和自主性,以职工主体性发挥来寻求“互联网+工会”的有效运用,让“互联网+工会”真正走进职工内心,成为职工的行为自觉。
在推进“互联网+工会”建设过程中,要以工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构建为支撑和载体,以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数字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广大职工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进一步凸显工会“连接”职工优势。一是要统一规划,有序部署,规范运营。全国总工会在工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中要进行统一规划,有序部署,以此来保障不同地区、部门、级别之间工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加强工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协同,促进工会组织整体合作。要规范平台运营,确实以平台数据运营和分析为支撑,为服务职工生产诉求,生活需要等提供更加精准、便捷服务,提升“互联网+”对工会工作的重构效果。二是坚持重点突出,深度融合。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在业务和内容上,要坚持深度融合,有效互动。坚持服务职工需求与引领职工思想深度融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良性互动,以利于工会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形式和风格上,要坚持简单化、生活化。平台效果发挥的前提在于职工积极使用。因此在风格和样式上,要坚持轻松活泼,同时简洁易操作,以简单便捷的操作和贴近职工生活的页面风格吸引职工、凝聚职工、服务职工。
“互联网+工会”模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人的因素。工会组织要通过优化干部队伍配备,提升队伍战斗力,满足新时代工会工作的人力需求。具体来说要通过抓好两类人员建设来为“互联网+工会”提供智力支撑。一是要抓好平台技术员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平台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工会组织要通过配齐配强或者服务外包等形式,加强平台系统技术维护工作。二是要抓好平台舆论宣传员建设。如前所述,“互联网+”对工会工作的解构带来了安全稳定的挑战。因此在“互联网+工会”运行过程中,平台舆论分析员必不可少。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把握职工思想、舆论动态,特别是针对一些涉及职工诉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把控,有效应对,能够最大限度化解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通过职工诉求回应和解决,优化宣传思想内容的供给,能够提升职工思想引领水平,发挥工会组织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①工会“互联网+”加什么[EB/OL].http://acftu.people.com.cn/n/2015/1207/c67561-27896332.html.
参考文献:
[1]张晓莹,赵明明.“互联网+”语境下工会服务职工的路径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06).
[2]薛丁齐,乔昕.关于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03).
[3]姚桂清.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认识和体会[J].中国工运,2015(09).
[4]薛晓霞.“互联网+”时代工会加强班组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知识经济,2016(07).
[5]蔡志峰.互联网+工会:移动互联时代的改革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