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润物有声,育人无痕——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课间文化活动为例

时间:2024-05-04

■黎家延/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一、课间文化的概念

课间,即课与课之间,泛指学生在校非课堂教学的课余时间。课间是学生的天地,只有健康的、积极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课间文化,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心理得到放松,身体得到锻炼,才能获得竞争的体验、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在课间玩出意义,玩出品味,玩出文化。

高校课间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发展课间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课间文化建设的实践,是有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深层挖掘了素质教育的题材,整合了学科内容,也潜意识地熏陶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加强校园课间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改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二、课间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与体育相结合

课间文化展示活动的创编与学科文化、道德文化和校园特色文化等相结合,反映的是整个校园风貌和校园精神。因此特色课间文化必然包含了学校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作为创编视角的选取点,将体育和校园文化二者结合起来更能彰显整个校园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经济贸易学院作为宣传的一个窗口。这种多元文化与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得课间文化更具文化特色,特色课间文化本身也将变得更加饱满。

(二)体育与艺术相结合

特色课间文化以操为主,以舞为点缀,充分发挥其优势,力求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激发大学生对特色课间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达到身心愉悦的锻炼效果。

为了满足学生身体本身、心理和情感的需要。经济贸易学院课间文化展示活动将操与舞巧妙融会贯通,使学生对介于体育活动与艺术活动中间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关注。同时借助艺术的平台将特色课间文化展示活动进行有效推广,进而使得特色课间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三、经济贸易学院特色课间文化的定义

综上所述,经济贸易学院特色课间文化是指:在传统课间操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将学科文化、道德文化、校园特色文化和艺术等相结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多种文化的集合体,也是多种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

四、经济贸易学院特色课间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特色课间文化活动的筹备

课间文化尤为突出的表现是活动过程中的愉悦氛围和团队精神。这种氛围和精神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来自学生体验成功后乐此不疲的开发与创新。

1、在生活中酝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饮食起居的习惯,萌生出对穿着打扮的独特理解。学校里,汇入集体,感受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亲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老师交往,聆听教师的谆谆教诲;与同学相处,感受同学之间的手足情谊。以上种种,都可以成为学生课间文化创生的素材之源,经济贸易学院通过课间文化的展示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感受生活、经历生活的同时,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地思考,积极地酝酿,积累课间文化的创作素材。

2、在集体中创作

课间活动是在新生班级中进行,这些团体既是课间文化的传播空间,也是孕育和生成课间文化的有机土壤。学生把生活中积累的课间文化素材拿到集体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带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口号与班级班徽、班旗等。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迪引发,相互借鉴吸纳,讨论编创每一句口号,揣度确定每一个动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让新的课间文化作品在互动合作中应运而生。

(二)特色课间文化活动的开展

经济贸易学院课间文化展示活动以新生班级为单位,吸引学生自发策划、广泛参与、自由排练,以学院组织为统筹,学院学生会协调各班每周两次,利用课间时间,有序展示,以班级风采为旋律,展现当代大学生活力青春的澎湃风采。在街舞、健美操、歌唱表演、武术的基础上,学生们积极探索,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以“广场舞、现代舞、民族舞”三类舞蹈风格,表演歌曲风格有传统古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学生可利用现代流行舞蹈、古典武术、快闪街舞、古典民族舞蹈等多种形式展现自我,并且在每次的课间活动中展示不一样的主题。有表达青年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奋斗的街舞快闪,也有表达对毕业季的忧愁与喜悦的古典舞蹈。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三)特色课间文化活动的保障

1、坚持“三结合一调整”原则

近年来,我校倡导“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即以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基础,以和谐的校园生态为途径,达到真正体贴与全面发展生命的教育理想。[1]为此,经济贸易学院坚持以“三结合一调整”的原则,有序地开展特色课间文化活动:

(1)课间文化活动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经济贸易学院通过“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双管齐下的模式,由点及面,把课间文化活动从学院推广到整一校区,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刻钟的锻炼时间,更好地贯彻三生教育中健康生存的理念。

(2)课间文化活动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而课间文化活动以更好地塑造“人”为目的。二者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变无声教育为有声教育。

(3)课间文化活动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很多班级都选择了如《霍元甲》、《中国功夫》等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欢快的乐曲声中,做出各种动作,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一调整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爱的活动项目。同时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化不断更新活动内容,调整活动运动量。

2、建立规范化的长效量化机制,为课间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建设,是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执行力的前提和保障。为保障课间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经济贸易学院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制度,强化管理。

(1)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相当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健康的课间文化活动。

(2)辅导员负责制: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每班的课间文化活动评分。同时,辅导员和年级长还要控制活动规则的效应,注意学生安全。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工作服务者的辅导员,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更要具备排除安全隐患的责任意识,未雨绸缪,为学院的课间文化展示活动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服务平台。

五、开展课间文化活动的意义

经济贸易学院首创的课间文化展示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课间文化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通过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及时地同化学生好的品质,分化乃至代替其不良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集体荣誉、拼搏向上的精神影响下健康成长。明确德育目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济贸易学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生文化建设出发,以课间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课间玩出文化、玩出品位,消除厌学情绪和逃学情结,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集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娱乐性、安全性于一身的综合平台,保证了学生每天活动一刻钟,提高了学生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构建出和谐的校园建设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并追求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生存和热爱生活的“三生观”。

参考文献:

[1]蒋小彬.“三生教育”:当代教育的创举[J].四川教育,2012(Z1).

[2]周静.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色课间操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6(3).

[3]孙媛媛,刘晓春.浅析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