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阳晋代名士许孜孝文化研究

时间:2024-05-04

■/

孝道是一种美德,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孝有两个方面,一是养,二是敬。养是赡养父母,敬是尊重父母。能养而不能敬,也非尽孝之道。特别是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孝道已越出家庭家族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在政治、文化甚至经济生活中统领性的意识。不同历史时期对孝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而孝文化乃传统文化的精髓,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一、许孜生平及孝道文化的内涵

在婺州东阳有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晋代大孝子——许孜,养敬并重,在东晋一直被传为佳话。《晋书》卷八十八记载:“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后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檐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2]许孜的孝道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师长之孝

许孜二十岁拜豫章太守会稽人孔冲为师,学习儒家经典。学成后回乡,孔冲在豫章去世,许孜听说后万分悲痛,千里奔丧,前去吊唁,将孔冲灵柩送还家乡会稽,服丧三年,披麻戴孝,在灵前服务(这些都是古人居丧的礼节)。这体现了许孜对师长的一种孝道,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二)对父母之孝

父母去世,许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把墓地营建在县的东山,亲自背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有人可怜他病弱劳累,苦求他接受帮助,许孜在白天不阻止别人帮助他,但到了夜里,就把别人帮他做好的部分去除掉。他的行动代表的是一种孝心,一种对父母之孝。后来休了妻子,整天住在坟墓旁边。二十多年后,许孜另娶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请安,对待死去的父母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

(三)对猛兽之仁

许孜在父母墓旁种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鹿破坏了他种的松树,许孜悲叹说:“只有鹿不体谅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放置在它所破坏的那棵树下。许孜怅然惋惜不已,为鹿作了坟,把它埋在路边。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杀了,许孜更加叹息,又把猛兽埋了。许孜亲自背土建坟,猛兽都不作恶,连动物都被感化。宋朝著名文学家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孜》诗云:“能感猛鸷类,都无搏噬心。同游至鹿虎,共宿有鸠鹰。”[3]体现了许孜对动物的一种仁,在某种程度上也视为孝。

(四)为后代立范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疏举荐吴宁县已经去世的许孜孝行,认为蔡顺、董黯都不如他。许孜去世,其子也传承了他的品性,性情行为纯良诚实,也把家安在许孜墓边,同时画了许孜的画像挂在堂上,朝夕参拜。皇上下诏书表扬了许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孙的赋税和劳役。许孜的孝行还影响了后代,一直至今。

据《金华巧溪许氏宗谱》记载,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金华孝顺镇的地名就由此而来。根据《晋书》的记载,孝道文化对当时士大夫进入仕途有着长远的影响。在当时对政敌的互相攻击和选官制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甚至连帝王也要对它有所让步,如汉文帝刘恒,奉母不懈,其母卧病三年,经常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等都发生在汉晋时期,有道是“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4],作为一种主体文化对政治、经济及国家的安定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孝道文化缺失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讲究的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大多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造成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不协调,中国的传统美德有逐渐弱化趋势。最近几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在不断升温,“三字经”、“弟子规”中小学较为常见,但高职学生本身文化起点相对薄弱,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对经典道德文化的学习没有落到实处。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孝”行为表现是不错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不佳,把父母当做取款机,仅当没钱了才会想起父母,才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有绝大多数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认为自由了,脱离了高中的苦闷与老师、家长的监控,为所欲为,追求享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游戏、游玩卡拉、喝酒、谈友等上面,把父母的辛苦抛之脑后。比穿、比用、比吃、比玩、比个性、比时尚……相互攀比、盲目消费,不管家境如何,只爱自己的面子,根本不理会父母能否承受巨大的经济圧力,甚至还有的学生以不去上学或离家出走来要挟父母。他们很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问题,习惯性的享受父母给予他们的好,但是却不懂的如何孝顺父母,更不会像许孜一样对父母的孝心。不知道父母赚钱之不易,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独占欲和虚荣心较强,难以理解父母的苦衷与难处,只知道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感恩与回报。学生的节约俭朴是孝道的重要一面,据从事学生工作调查研究显示,只有3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问候父母,一周一至二个电话,30%的学生在家从来不做家务,在家就是睡觉上网玩微信,将近45%的学生没有给父母庆生过,有2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在课堂上,一部分同学不是玩手机游戏,就是玩微信,或者睡觉,根本不尊重老师,经常出现老师在前面讲的要死,下面一动也不动之现象。教师批评两句,就会与老师顶撞起来,而且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给予报复。与许孜的蔬食执役,制服三年差之千里。放假回家要么不见人影儿,要么整天上网玩游戏,要么就是睡大觉。多数同学放假都选择会友什么的,很少陪父母做家务、说说话,甚至早中晚饭都要父母端给他们吃。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吸烟、喝酒、打架或者过马路不注意安全,让父母操心,很少有学生会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5]的道理,对待同学,稍有不满,就会拳脚相加,不懂礼让与仁让等等。

三、许孜孝道文化对现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融入思政教育课堂

高职学生是消费者,主体多是90后,生活条件优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消费的资金来源都是父母所给。种种数据表明,现代高职学生对孝道文化的了解与传承还是非常薄弱的,因此要在高校中,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孝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孝道文化的传播渠道,这将对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许孜孝道文化,还可以介绍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磐安“孝子教师”陈斌强,或请陈斌强来做一个报告,几年如一日背着痴呆的妈妈上班;最近网传的安徽省安庆的一个深山寺庙中的80多岁的苦行僧释觉定割肉救母,等等,引经据典,促使学生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孝道观念,提升道德修养,促进个人品格的完善与自身和谐。孝道为为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为人处世之根本,“德为成事之本,而孝为入德之门”,是学生养成优良的人格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二)营造孝道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我们要举行富有特色的孝文化推广活动,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孝道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不仅可以弘扬孝道文化的传统美德与文化,还能打造孝道校园文化,营造浓烈的孝道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孝道文化中的知恩图报思想,可以促使大学生懂得感恩与回报,将这份品德渗透到平时的学习表现上,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进行量化。一个人为事业、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国家而努力不懈,就是最实在的“尽孝”了,为此就必须刻苦学习。而高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上课经常不听课,考试就搞小动作”,偏向于“混文凭”的心态[6]。学习没有目的,没有自觉性,精力旺盛,无所事事,通宵游戏或逛街购物,呈现出“上课无心、下课开心,平时嬉戏,考试舞弊”的恶性循环的投机取巧心态[6]。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态度起伏不定,对待老师更是冷眉横对,对老师的管教置之不理。凡此种种,都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的表现,都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是孝道行为的严重缺失。孝道的缺失,就摆正不了学习与个人、与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就不可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会有许孜的为师服丧三年,为父母背土垒坟。作为学校,每一学期可以用成绩来宣传学生的这种孝道行为,如一年的学费,每一节课的学费,考试成绩得分来衡量学生能否对得起父母辛苦赚来给你交的学费。通过组织一系列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许孜的孝道事迹、二十四孝图等,增强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比如说通过举行“万封家书”、“诵经典,传孝道”等活动普及孝道文化;设立“尊老敬亲”奖项,在学生群体中评选出孝亲榜样,传播正能量等,营造一个和谐的孝文化氛围。

(三)落实孝道实践活动

理论教育是为实践做支撑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必须要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落实,才能内化为品质,才能形成社会的一种行孝风尚。宋代文学家苏洵说:“教化之本,出于学校”[7]。要弥补高职学生孝道行为的缺失,学校教育是关键。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孝道、诚信、仁让等为主题的活动,运用专业优势,采用绘画、辩论、板报、话剧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孝道文化,宣传理性消费观念,传播各种好人好事正能量,批评各种恶劣行为。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孝道文化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知行合一,高职院校的党委、团委、学生会都应该有详实的计划安排学生参加孝道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在节日里对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军人、老劳模、老教师等进行慰问、走访;在周末或节日里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写一封家书问候一下父母与长辈。也可以让学生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敬老爱老项目并进入考核成绩,大力倡导学生踊跃当“志愿者”,投身各类公益事业,使孝道实践落到实处,营造“百善孝为先”的氛围。

《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5]。行孝道之主旨就是要尊敬父母,关爱父母,赡养父母。许孜是东阳古代之大孝子,他的孝行感动了猛兽,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对现在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要赋予孝道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高校承载着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任务,而90后高职学生更应该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树关心、孝心、忠心之典范,形成立志成材、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

[2]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79~2280.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0623.

[4]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918.

[5]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1,12.

[6]赖葵文.关于弥补高职学生孝道行为缺失的对策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20~22.

[7]苏洵.嘉祐集笺注[M].曾枣庄,金成礼,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