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师德,是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喜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只有喜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才会有工作的热情,才会为自己的事业无悔奉献。作为最能触及人的灵魂的学科,语文对于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喜爱自己教的学科,才有兴趣去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师生之间搭建一座情感的桥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能接近的老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才会和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愿意认真听课,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另外,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师德的一种表现。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精美文章向学生讲授,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净化学生的灵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人师表,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会让学生信服。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为中小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榜样。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语文学科除了基本的语法,语句知识外,很多题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的答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小学生由于生理特点决定,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接受,所以要采取形象的教学法,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有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要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科研是教学的深化,教学是科研的基础。通过科研成果检验教学的质量,通过教学,积累经验来增加科研成果。会教学,能科研才是一个真正称职的语文老师。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终究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必须要有健全是人格。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站在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高度,引导自己的学生,达到 “真、善、美”的境界。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立人、导学、臻善。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涵盖了社会上需要的优良品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为准则,恪守教师的基本要求,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语文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语文教师的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此外,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去感染学生,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容易让学生积极的去学习。
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审美情趣,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的内容很多课外的意境比较美,审美情趣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外的意境美,读出画面感。
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素质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补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会比较被动。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的职前教育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正强.浅谈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7).
[2]丁晓军.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新课程学习,201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