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苦涩与温情

时间:2024-05-04

■隋岩娜/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许三观卖血记》是作家余华于1995年完成的一部经典小说,与前一部小说《活着》一样,他写了一个人艰难的生活与坎坷的命运。许三观在这部小说中共卖了十二次血,其中卖出去了十一次,最后一次因年龄太大而被血头拒绝。与其说这是一部他的卖血史,倒不如说这是他一生的缩影,他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大都与卖血相关。

不得不说,许三观的人生有许多灰色,这些灰色给了读者许多的思考。但在另一方面,在他的身上、身边以及社会中,总有一些举动,像“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一般淳朴温暖,又像“黄酒温一温”一样让人出乎意料。

一、对生命的敬意与人性底线的坚守

小说中的一乐是许三观的老婆许玉兰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可事实是,这是许玉兰与何小勇的孩子,对于许三观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屈辱,一乐把方铁匠的儿子打伤需要医药费时去找何小勇,还遭到了何小勇和他妻子的拒绝与辱骂,最后还是许三观卖血才还上钱。然而,当何小勇被大卡车撞倒,命悬一线时,当地会占卜的老中医说让亲儿子上屋顶、坐在烟囱上喊魂,连着喊上半个时辰,那灵魂就会回来,垂危的人就会生还。但是,经历了前面这么多事情的一乐和许三观已经恨透了何小勇,于是许三观嘴上说着“如果我救了他,他们会说我许三观是个笨蛋,是个傻子”“为民除害”这样的话。但他们最后没有袖手旁观、见死不救,他对一乐说:“以前何小勇是对不起我们,但那是以前的事了,以前的事我们不要再想了……只要是人的命都要去救,再说他也是你的亲爹……做人要有良心……”。

当一乐在屋顶哭着喊叫时,许三观一家人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宽容与理解让人敬佩,他们的气度,他们对生命的敬意、对人性底线的坚守,体现了时代赋予生命的厚重意义,更体现了在鲜活生命背后的善良人格。

二、对真情的珍惜与感恩

文革时期许玉兰被批斗,头发被剃成“阴阳头”,每天戴着写满骂名的牌子,许三观不仅没有嫌弃她,还不住地在儿子们和邻居们之间为她辩解。儿子们都不愿去送饭,他便去,他偷偷地在锅底米饭的下面,藏着他专门做给妻子的红烧肉,几次的说话,都是轻声说。

“看到许玉兰这个样子,许三观眼泪都快出来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但两个让人可怜又心疼的形象便显得更加真实。这样的理解、关爱,既是因为文革时期的特殊背景,也是因为一个丈夫的温情。

除了夫妻间的爱的温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极其动人。

一乐有一次为吃面和“认爹”的事情负气出走,许三观表面上说着不管不理,但夜色到来时还是不住的担心。他出门找一乐,把又饿又困的孩子找回来,背着他回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一乐看到了胜利饭店明亮的灯光,他小心翼翼地问许三观:

“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

许三观不再骂一乐了,他突然温和地说道:

“是的。”

余华的小说从不吝惜描写苦难的笔墨,但为什么主人公在经历重重磨难后依旧顽强乐观得生存下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亲情。那个“突然温和”的声音,是一种无比温暖的父爱、一种广阔无边的爱护与包容。

而在另一边,当一乐患了肝炎,许三观焦急地四处借钱时,何小勇的妻子没有坐视不理。她二话没说,“将手伸到自己的胸前的衣服里面,摸出了钱”。钱是用方帕包的,有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其余的都是硬币。她的两个女儿也拿出了她们全部的积蓄。这样的细节描写,足以看出这钱是她们辛辛苦苦一点点攒下来的,可是就这样毫不犹豫地给了许三观,与之前泼妇的形象截然不同,显现出了人性闪光的一面和感恩的温暖。

三、对陌生人的信任与关爱

一乐生病急需用钱,许三观又想到了卖血,但由于卖血对时间有要求,他便想一路变换地方卖血。在林浦的时候,周围的人看到他那样喝冰冷的河水,纷纷好心劝阻,后听说了他的理由和悲惨的处境,于是更加替他难过,周围的人应着他的需求,专门给他送来了盐,还特地弄了茶水。他们说:“盐吃不了你就带上,你下次卖血的时候还要用。茶水你现在就喝了,你趁热喝下去。”

从盐、茶水、棉被,再到后面的送医院、猪仔取暖,面对孩子的病痛,他是不幸的,但面对陌生的城市和素不相识的人,许三观又是幸运的,来自陌生人的信任与关爱,也支撑着他渡过难关。

有人说,许三观是典型的“为别人而活着”的人,他一生卖过的十二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为了自己,别的都是为了别人。他是最底层的人的代表,在苦难面前,他们坚强的活着,他们身上展现出了生命的真实与可贵,更凸显了奉献的精神和真情的温暖。

卖完血后到饭馆喊一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的声音从结巴到熟练,从年轻到苍老,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的压力、生活的艰难,更是苦涩生活中的点滴温情,是人性之中的纯善与良知。

毕竟,善良是比所有烛火油灯更亮的光,因为它不仅能照亮村庄的街道、城市的马路,还能照亮人心。

参考文献:

[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贺常颖,柳芙蓉.论余华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5,3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