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符号的范畴与语义的关系

时间:2024-05-04

■周子轩/四川大学

一、对语言符号范畴的认知

人把世界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认知中组织在一起,并赋予同一语言符号,这就形成了范畴,其过程即范畴化,而范畴是在发展中形成的。

传统的范畴理论,如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某些必要和充分的特征决定的。从这一假设出发,人可以利用矛盾律和排中律推导出另外一些基本假设。由此,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其推论基础是源于“客观主义”哲学,其认为人类思维与理性是抽象的,它没有必要体现于任何机体内。任何概念和范畴究其实质是超越的,即它们超越了人类的生理限制,独立于从事范畴化活动的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性和想象机制的作用。

与传统的范畴理论不同的是,现代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成员之间没有本身固有的共同的特性,而只有多种方式的相似性——家族相似性。范畴也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边界,而只是认知组织的一种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游戏”范畴,包括多种游戏,有的游戏需要有运气,而有的需要技巧,有的兼而有之。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新的游戏工具产生了,游戏的范畴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在同一范畴中,其成员代表该范畴的程度并不一样,有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和边缘的、非典型的成员之分,其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即范畴的原型。范畴是词语概念形成的基础,而原型对某个社会集团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二、对语言符号语义的认知

(一)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

符号语义与语言世界以外的客观世界有着密切联系。一个符号或对象的某种意义最初是怎么形成的?语义的起源来自哪儿?比如“桌子”,人类如何理解当发出“桌子”这个符号时指代的就是客观世界中的那张“桌子”呢?对于这些问题,从客观认知的角度有着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认为:客观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桌子, 这些桌子有共同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通过认知结构网络进一步加工,并且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固化成为“桌子”的普遍意义。

从这个观点可以看出,符号的意义是直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形成的,但是最终来源于人对符号所指客观事物的认识。符号的意义最终来源于它所指的客观事物及其特征,因此语义是具有客观性的。此外, 表示非实物概念的符号,其意义本身也有客观性。它们所指称的对象虽然在客观物质世界中不存在,但存在于客观的语言世界中。比如“上帝”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去检验,但是确实是存在于客观的言语世界中的。

(二)主观世界的认知过程

语义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也有密切联系。虽然语义本身属于客观存在的语言世界,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语义还必须为人所认识,并储存于认知结构网络中,才能用于交际。而个人对语义的认识,是一种精神活动,具有主观性。不同人对同一个符号的认识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词典里对词语的解释,就反映了词典编者对词语意义的不同认识,进而反应出语义的主观性。符号的意义不是直接与所指对象相联系的,而是通过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的。一个符号有何种意义,能够指代什么,不能指代什么,都受制于人的主观认识。

从理论上说,要想认识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不仅要认识这个事物的全部性质,而且要认识其他所有事物的全部性质。但受制于有限的认知活动,这种“全知”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可见任何词的意义都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都兼具一定的主观性。

三、符号的范畴与语义在认知过程中的联系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基本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在此层面上,人的分类与客观的自然分类最为接近,也是最有效、最容易的认知标准。比如区分人和猴子比区分不同种族的猴子更容易。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并且其向上发展便成为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便成为为下属范畴。而范畴核心通过图式化在心理层的表征就形成了原型,原型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认知科学理论认为基本范畴和原型是人类纵向认知和横向认知的最佳点。在这两个基点上,构成了基本词汇和词的基本概念。

可见,符号的语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而范畴化能力又受到人的生理、感知、认知能力的影响,它们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语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基本意义继续向上发展和和向下发展所产生的扩展意义。基本范畴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再分的语词,其组成有较大的任意性,这与人对基本范畴事物认识的心理基础是一致的。因为基本范畴事物是与人有最直接联系的、最经常接触的、有单一例形的事物。

人类对符号的定义和组合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说明了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有一定的任意性,但是在构成上位或下属范畴的词或词组的过程中,在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和句子)时,是有依据范式的。

[1]唐心洁,曾宇钧.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2]胡壮麟.认知符号学[J].外语学刊,201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