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时间:2024-05-04

■王珊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近年来,就业工作日益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每年都面临很大压力。要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既有助于高职生就业率的提升,也有助于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未设置科学的工作目标

就业是一项关乎社会安定的重要工作。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各项就业指导工作以事务型、管理型工作为主。尽管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日常课程中,很多院校仅将其作为选修课。有的院校采取集中指导、讲座等形式而向学生传递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等,并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工作目标。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中招生就业处承担起了大部分的就业指导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一名工作人员往往面对上千名学生。高职院校内缺乏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人员,就业课程方面开发能力非常差。我国很多高校都针对大学生就业而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没有采取这一措施。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士,如行政人员、辅导员等。这些人员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背景。也就是说,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置方面,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差强人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三)就业指导内容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连贯性,在内容上与现实社会相去甚远,且缺乏本土特色。就业指导内容不健全将导致就业指导的各项功能丧失。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仅立足与就业程序上,主要指导内容有:一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二是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整个指导过程中,其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一)有利于各类信息的存储,进行长久性追踪

互联网时代为信息的存储和提取提供了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无论多么大的信息量,均可进行长时间保存。可以说,互联网延长了信息存取的时间,解决了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期性问题。此外,互联网的受众面广泛,沟通即时,信息可以随时共享,广泛传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升。特别是在企业信息收集、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专业性教育

师资水平直接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要提升师资水平,就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升教师能力,精选授课内容。互联网上一方面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了有利工具,教师可以在网上提供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塑造专业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进行整合,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使就业指导课程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学生通过其他资讯网站,学习更多的就业知识,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扩展视野,互联网也因此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

(三)有利于就业氛围的营造,创建全民性环境

门户网站、微信、微博、QQ……传统网络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交织在一起,形成“全媒体时代”。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更是在这几年发展迅猛,成为宣传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只要一个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到消息,准确而及时,从而形成广泛的影响,这种效果是一般宣传载体所达不到的。可以说,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宣传载体扩宽了宣传渠道,创新了教育方式,使得就业氛围的营造更加有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设置科学的引领目标

就业是当今社会的民生根本,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检验。就业指导目标不但是体现在学生就业率上,还应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质量上,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制定出合理的就业工作责任制度,从学生出发而开展各项就业工作,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作用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就业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为学生后续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浓郁的就业文化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优化就业指导模式,建设好就业文化。高职院校应在校园网站内增设就业专栏,并设置就业论坛,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而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从内外多方面而培养高职院校独有的价值精神。在创建就业文化体系的时候应将促进就业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借助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媒体等平台突出就业文化。

(三)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构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组织保障,相关院校应积极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构建起就业工作系统,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都能够在这一系统下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分享。高职院校应从整体入手,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战略层面,构建起科学的工作机制,并配置理论研究室、心理咨询室、数据分析室等,各个部门借助网络平台而实现信息共享,为广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从各专业来看,应构建起就业指导室,从学生与社会两方面的需求入手,依据具体的工作量而配置专业指导人员。各专业就业指导室应及时将就业工作状况汇报给院方。在校园社团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构建起就业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创业社团在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使得信息能够全面覆盖到所有社员。

(四)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始终坚持线上与线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办法。高职院校应组织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管理者、教师等构建起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学生能从互联网上或现实中获得职业规划、社交礼仪、形象设计、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指导。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持续吸收各种职业信息,使得就业指导信息能够更为高效地传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综合指导。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就业指导方式就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创新点。

(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借助多种路径而收集更多的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高职院校应借助微博、QQ与微信等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媒体而创建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在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妥善做好服务与引导工作,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思考整个社会的用人需求,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就业指导内容,并纳入到课程规划中。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内容,具体为:一是做好大一学生始业教育,而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爱好等,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二是帮助大二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能够承受起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三是指导大三学生掌握多种就业信息获取路径提升就业率。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加快改革,引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工作目标与就业文化缺失,人员配置不合理,且就业指导内容不完善。针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与社会两方面的需求入手,设置科学的引导目标,构建起浓郁的就业文化,设置就业指导部门,并配置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持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利用好互联网在信息收集、传递、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完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蓝飞鹏.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新方法[J].中国培训,2017(02):136~137.

[2]王荣花.浅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J].人才资源开发,2017(20):140~1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