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纪录片的虚构

时间:2024-05-04

庞玉立

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真实性,纪录片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在经过创作者高超的技艺后成为供人观看的电视或电影作品,用来给我们观者欣赏并呈现在我们观众面前,表现事物本身的特质,展现出事物本身所拥有的形象,从而有所思有所得。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也在随着时日的变换而不断更新门类的技艺,新颖的创作手法、戏剧化的情节、后期制作的虚拟设计等等,这些都属于“虚构”的手法都运用到当今纪录片制作过程当中。而这些“虚”不是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而凭空捏造的,它是一种为了表现主题,围绕主线运动的技艺,真实的事件通过创作者后期的加工显得熠熠生辉。

一、表演的虚实

纪录片出现最早的时期,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就申明了创作纪录片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完成和准备材料过程中,使得故事自然天成。弗拉哈迪在他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中就是基于那努克一家真实的生活场景,来完成纪录片拍摄的。然而在当代,其中“表演”和“扮演”在纪录片里的出现也屡见不鲜,尤其是我们看到的一些央视在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中,也常常选择表演或者翻演来重现历史。如此之来,既可以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又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现当时的生活情境,而此时运用“虚构”性质的表演则是重现真实的一种手法,从侧面点出虚构性的表演则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二、剪辑的虚与实

纪录片是以客观真实为依据展现真实生活的,但是从选题到后期制作都无法摆脱主观意识的存在,这种表现会在后期特效剪辑过程中尤为显现。创作者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的主体人物,他是有思绪和辩证意识的,一个纪录片的诞生是在创作者基于现实背景对史料素材加以收集整理概括,加以艺术性的创作手法,使得一部主客观统一的片子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基于现实创作出来的具有纪实意义的影片,他在经过创作者真实的“虚构”后达到一种新的时空。

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将会达到意向不同的效果,纪录片《海洋》,该片从大海深处的各种水生物讲起,讲述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又展现了水生动物在水底和谐生活,与生态环境不断破坏而不断斗争的一面。以大海深处的水生物为主题,通过广大的视角,拍摄者潜入水底争分夺秒的拍摄,给我们展现出大海深处的世界,我们通过海洋这个片子看到了海洋生物当今所面临的危难,批判了因为人类的贪念而不断造成的海洋污染以及危害海洋生物事件频频发生,引人入胜。

三、故事的虚与实

现在随着纪录片市场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有叙事类型的纪录片,使纪录片不会看的那么枯燥无味。我们熟知的《探索发现》就常常把猜测、想象引入在片中,引发观者思考。纪录片中故事的虚构不能歪曲事实,应当为主题服务,增加纪录片故事性的同时,也要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

著名纪录片创作者周冰在拍摄《敦煌》时,为了使得敦煌成片后给人强烈的吸引感,采用戏剧化的故事运用到纪录片拍摄中,通过加入一个虚构的故事,使得敦煌这部纪录片更具真实感,一个从皇宫流落到坊间的女子的故事,使得敦煌这不纪录片熠熠生辉,更具戏剧性。

四、虚构与搬演、再现的关系

(一)再现不是虚构事实

纪录片所秉持的拍摄原则就是真实性,所以这也就从侧面告诉我们纪录片拍摄不能虚构事实,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在纪录片里播放的生活片段直接的被拍出来的是绝对真实的,其实不然,它也只是一种符号而已,并不是事实本身。所以,虚构、搬演、再现不过是间接还原事实,是在事实核心上再现真实的符号,只不过是它相对于事实本身,逼真性弱,但并不存在事实的虚假问题。

(二)虚构演绎不存在的情节是意义重构

除了虚构、搬演、再现,还有“摆拍”,和创造性处理,它们是打造事实的工具,把这个工具把事实变形,这就使得其与社会事实产生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一种虚构的事实。

格里尔逊曾经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表述中阐释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纪录片和形象化的政治谈论包含一定的虚假成分,有太过主观的解说和刻意的摆拍,其实是为了宣传而虚构。他这种虚假式虚构一点儿都没有被认知,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在二战过后被冷落,说明虚假式虚构是在纪录片创作中被否定的。

而有些为了追求深度真实,开始对真实重新阐述,这也就是意义重构式虚构。当历史无法用简单的形式花园历史真相时,就需要采用虚构的手段,而且要在以往的虚构上“深加工”,通过创作者的重构而进行的一种虚构。所以,虚构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虚假式虚构,另一种则是意义重构式虚构。

无论是使用哪种虚构,我们都可以从最后的结论得出,“虚构”在纪录片中的运用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为表现特定事实而服务的,但如若有凭空捏造的虚构被创作者运用到纪录片中,则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们要把虚构当作一种修饰手法,把它看做是为纪录片主题服务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纪录片的最佳选择。

[1]陶涛.电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2]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