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亚林
杨家埠年画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种年画,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乾隆年间繁荣昌盛,在清光绪年间才被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统的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现如今与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并称我国三大木板年画。根据对杨家埠门神部分作品的分析,我将杨家埠年画的审美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
杨家埠年画在布局上,一般都是根据中国传统绘画的平面布局方式来构图的,为了符合木板年画印刷的特性,年画制作时要求构图饱满,对称统一。
“满”是杨家埠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构图方式既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也符合劳动人民的心理需求。如人们所熟悉的《秦琼敬德》,秦琼、敬德主体人物完整,并在空白处添加如意,祥云等装饰图案,丰富主题,也补充了画面的不足,使画面丰富和谐并富有庄重之气。在画幅上方还加印绿线“双凤日月”的图案,俗称“绿鸡”,不仅填满画面,还象征着光明和驱鬼辟邪。
“对称”是杨家埠年画的另一重要特征,可分为外在形式的对称和内容形式上的对称,这一重要特征在门神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三星门神》为左右两幅,画面人物造型完全相同,这满足了人们成双成对的心理需求。福禄寿三人构图呈三角形,中间最高者为福星为中心,左右各站寿星与禄星,画面呈现一种平稳感手执一柄如意。
从中国传统绘画来讲,线条是造型的主要手段,肩负着写形和传神的双重任务。北宋画家李公麟开创了不着色彩而完全以墨线描绘形象的“白描”,他非常注重用线的曲直、刚柔、疏密、虚实,充分体现了线条丰富的韵律和节奏感,这一点杨家埠年画与之相似。
杨家埠年画中门神画用线最多,也是最难画的,且注重色彩的表达,《神荼郁垒》人物身体边缘线突出,重而实。人物五官眉眼的刻画飘逸生动,眉毛眼睛胡子为小黑色块,其余简单勾勒,留有大量空白。画面线条粗细长短,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对人物衣襟飘带的处理刚劲如铁铸,打破了画面的单一性,人物整体突出,线条简练流畅,勾勒均匀,虚实有度且富有弹性,也体现了线条的表现性和多样性。
杨家埠年画注重情感的表达,摆脱了客观物象的约束,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出更加有生活气息,更加有地方性特点的年画形象,这与西方绘画注重写实,追求客观比例的准则截然不同。
《秦琼敬德》运用夸张的手法明显的加大了头部,人物身高不及四个头,与正常比例不符,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的舒适。画面中秦琼和敬德造型基本相同,秦琼脸部红白相间,尉迟恭黑白相间,二人腰配宝剑和弓箭,顶盔掼甲,两手执剑相对起舞,动感十足,周围饰以祥云、蝙蝠、元宝、如意、双钱,象征“福在眼前,富贵如意”。秦琼、敬德均为四分之三侧脸,在杨家埠年画中人物要么为正脸,要么为“三分脸”,不能半个脸儿,背面人物更是极少见或难以发现。人物面部夸张,五官简单勾勒,画面人物没有脖子,头部直接附着于肩部藏在衣服中。身体左右横向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朴实敦厚,粗壮结实的特点。人物整体形象自由灵动,毫无呆板生涩之感,形态姿势也恰到好处。
为了营造年画喜庆的氛围及装饰作用,杨家埠擅长运用强烈的对比色、互补色及邻近色,颜色概括纯净,大红大绿为主调。互补色布局画面的基础规则:色彩和谐,小处对比,大处谐调。所以,即使杨家埠年画色彩花哨、刺眼,整个画面还是拥有一个协同性。杨家埠年画通常使用红、青、黄、蓝四色,这是对传统五色的一种传承,也是中国北方传统色彩观念的运用,在这个基础上工匠们又创新出了紫色。
《秦琼敬德》可谓是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典型,整个画面蓝、紫交错重叠形成了画面的主框架。红、黄、黑,包括作为底色的白形成无数个小色块分布在画面之中,加强了画面艺术形象的塑造,烘托了画面的艺术氛围,也突出了杨家埠年画构图饱满、均衡、简练、概括的特点。杨家埠年画中通常不会用草绿,粉红等看上去轻浮的颜色,以免损害画面的严肃性。
从审美角度来说,杨家埠年画从最开始复杂的理解逐步走向朴实,民间传统文化的固有思想导致了年画的审美变化,同时也造就了杨家埠年画色彩的鲜艳和华丽性。其审美观念给整个中国木板年画留下了独特的记忆,影响着人们对年画的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1]张殿英.杨家埠木板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98.
[2]彭德.中华五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介子平.消失的民艺年画[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9.
[4]沈泓著.杨家埠年画之旅[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