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04

王玉杰

一、关于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分析

(一)国内方面

在知网按照篇名进行检索,1993年-2017年10月关于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章仅有80篇,其中学术期刊有57篇,还有7篇博士、硕士论文。在时间顺序方面,1993年1篇;1996年2篇;1999年1篇;2000年2篇;2001年1篇;2003年1篇;2005年1篇;2006年2篇;2007年5篇;2008年6篇;2009年12篇;2010年8篇;2011年11篇;2012年6篇;2013年7篇;2014年4篇;2015年6篇;2016年1篇;2017年3篇。在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中检索,没有篇名一致的专著,更多检索到关于李大钊个人传记和李大钊思想等方面,还有小部分的文章谈到李大钊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对共产主义信仰等等。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李大钊青年时期接触和转向马克思主义;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方面;三是李大钊在这一历史进程的突出贡献;四是关于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条件方面。

(二)国外方面

目前,国外关于“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主要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为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李大钊何时何地接触并转向马克思主义;二是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

日本学者森正夫在《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一文中,认为李大钊在日本学习时期受到安部矶雄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后藤延子认为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期虽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但接受马克思主义却是在归国后。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从李大钊生平经历,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李大钊对民族革命、农民革命的认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文中,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的任务。

二、关于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方面分析

(一)关于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方面

中日双方的学术界普遍都认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著作主要是从日本传入中国,但对李大钊是何使何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这一观点存在分歧。与李大钊同一时期留学日本的高一涵认为李大钊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河上肇翻译的《资本论》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刘民山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幸德秋水的影响;还有森正夫和后藤延子等人的观点。虽然对于李大钊是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仍然存在争议,但都能同意一点,就是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关于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方面

关于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方面,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可以说首倡者、第一人是谁的问题。

一部分学者将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的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虽然这一时期没有明确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这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已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进程。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倡者是李大钊,王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点是李大钊于1918年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如党的八七会议说、六届六中全说、反对本本主义说、共产党成立说、中共二大说、秋收起义说、井冈山道路说、遵义会议说等等。

(三)关于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方面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方面,李大钊非常重视和关注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等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李大钊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实境”,指导中国革命道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有些学者认为李大钊在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及创办进步刊物,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玉玲认为李大钊在培养马克思主义接班人以及早期中共领导人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三、关于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理论方面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方面

在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方面,李大钊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必须取得中国民主革命及其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共产主义运动初期,李大钊就清醒地认识到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面对资产阶级的全副武装,手无寸铁的无产阶级必须要取得革命领导权,这是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武装斗争革命理论方面

在武装斗争革命理论方面,李大钊认为乡村是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农民已经认识到只有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对农民的解放。李大钊在1926年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鲁豫陕红枪会》中提到,红枪会使用新式武器将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开新的纪元,中国农民运动的一大进步。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方面

李大钊在《土地与农民》一文中,对当时的土地占有状况及农民生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周朝的“均田制”、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进行分析”,认为农民起义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农民起义必须在“耕地农有”的口号下进行。关于土地问题,李大钊提出“耕地农有”的口号,认为农民阶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民的根。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级斗争革命理论方面

在阶级斗争革命理论方面,李大钊认为乡村中的阶级斗争是十分必要的。农民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为了自身的解放,农民应该组织自己的农民协会,保障本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员在农民运动中起领导的作用,引导农民自发的组织属于农民阶级的武装力量。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立民主联合战线革命理论方面

在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方面,第三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作为第一个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后的国共合作中充当联系人的角色。李大钊认为应该把整个无产阶级的民族联合起来,明确提出建立全国各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斗争中必须运用联合斗争的方式建立统一的革命战线。

四、关于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方面

(一)中国的国情

新文化运动之后,涌现出一些知识分子小团体,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关心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青年知识分子把目光更多的投向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李大钊也开始在日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此之前,中国缺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五四运动之后,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李大钊本人的素质方面

在李大钊的个体条件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李大钊早年留学日本,让他能更早的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使他能更早的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大钊的强烈爱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创新精神、曲折的探索精神和中西结合的的教育背景,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以及西式课堂教育对李大钊个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留学日本期间,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情绪爆发出来,特别是对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使得李大钊对日本的情绪变得更加愤怒。

综上所述,在对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学术界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著,更多的是李大钊个人传记和李大钊思想等方面,笔者十分希望能够对“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

[1]刘民山.李大钊研究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森正夫,韩一德,刘多田.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J].齐鲁学刊,1987(1).

[3]后藤延子,王青,等.李大钊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王中汝.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J].发展论坛,2003(3).

[5]曹力铁.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5).

[6]缪小勇.浅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6):5.

[7]张玉玲.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发展论坛,2003(3):67.

[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李大钊烈士碑文[N].人民日报,1983-10-30.

[9]缪小勇.浅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6):5.

[10]王晓荣,张楠.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社会主义研究,2010(02):44~48.

[11]宿忠显.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青海社会科学,1996(5).

[12]左玉河,王瑞芳.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史学月刊,1993(01):68~87.

[13]王晓荣,张楠.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社会主义研究,2010(02):44~48.

[14]左玉河,王瑞芳.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史学月刊,1993(01):68~87.

[15]陈增辉.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0(5).

[16]王晓荣,张楠.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社会主义研究,2010(02):44~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