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创新与艺术符号化再现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4

韩禹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2014年在北师大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主流价值追求,就必须在培育和践行上下功夫。而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传播性和多种有效的传播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影响力和社会文化效应,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艺术符号化的践行机制研究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

一、国内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强调了凝练与体现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艺术符号化在宣传和践行方面的优势:(1)***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软实力建设的重点。14年2月24日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2)叶小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借助于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语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4年3期;(3)薛小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符号,符号的产生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艺术百家》04年6期;(4)吴卫认为符号元素表面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化的,人们描摹和运用同一个图形符号,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并感受到其形式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寓意。《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10年3月。

课题组认为目前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研究的重点由价值论证转向价值实现,其对象由外部讨论转向内部培育,其方式当由集中统一转向分解分层,其媒介由传统领域转向新兴媒体。需从致力发挥群体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域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的不断深入等方面确立研究重点,这种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国外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国外对艺术符号化研究历程较漫长,我们尝试着将其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进行扼要的反映:(1)匈牙利学者卢卡契?捷尔吉(自我意识的表现说)艺术是表象性符号系统最适当的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人们平时不加注意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2)德国学者恩斯特·卡希尔(符号功能说)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人只要在文化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1944年;(3)美国学者苏珊·朗格(艺术符号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符号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种终极意象。《情感与形式》1953年。

上述研究显示,在艺术符号化研究的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趋向是由艺术对社会的直观反映趋向于注重艺术作品对社会审美价值观的凝练与体现。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国外对其的研究并未像国内一样深入,其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各国执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与统领者;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手段。但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都将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并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艺术符号化研究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1)选题的学术理论价值。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目前总体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或相对零散或关于集中,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研究理论并不多见,在知网以“艺术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没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只有少数的论文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2)选题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力争为相关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新意有实际价值的参考材料。(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的过程,有助于为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及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对象是艺术创新与艺术符号化再现的应用研究。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的艺术符号化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及其审美取向用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凝练与表现出来,并形成可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艺术符号。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的具体型式。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二者实现成功契合的具体形式(创作样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参考和示范。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包容性。艺术作品本身具有跨不同社会群体的广泛传播性,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态上就应该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表征时代精神的价值概括,而这是艺术作品擅长表现的地方。

五、研究的总体框架及对策

以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讲话为指导,立足社会实际,力争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践行机制研究上有所进展。总体研究框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艺术符号化涵义的界定及理论。(1)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要反映一定的审美取向及价值体系,而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体系用相对明确的艺术形象凝练和体现出来,成为具有更广泛传播性的艺术符号,能够更好的对艺术作品所承载的社会理念和审美取向进行宣传和扩散。(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领域内涵的界定。本课题组认为我国文化艺术中包含的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完善自身过程中凝结成的一般经验和模式,包含着反映这种经验和模式的理念和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石之一。而这些理念更多的借助于各种艺术作品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众。

第二部分艺术符号化的理论发展轨迹。(1)匈牙利学者卢卡契?捷尔吉提出自我意识的表现说,认为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人们平时不加注意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2)德国学者恩斯特·卡希尔提出了符号功能说,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3)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了艺术符号论,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符号是一种终极意象。(4)叶小文认为借助于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语言能更好的宣传价值观。

第三部分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的现状及表现。建国以来艺术作品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要道德和主流审美价值取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油画方面反映建国大业的《开国大典》董希文1953年,反映民众质朴勤劳形象的《父亲》罗中立1980年等等。(2)歌曲方面《我爱你中国》1980年,施光南的《总理,你在哪里》、《在希望的田野上》,

秦咏诚的《假如我是只鸿雁》等。这些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第四部分艺术符号化践行机制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是我国社科领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课题研究,在艺术符号化践行方面确定艺术践行的运行机理。从目标、功能、条件等进行切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凝练及体现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第五部分艺术符号化践行机制对策。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符号理论进行整体规划,使二者能契合研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艺术符号的社会认知优势;二是针对艺术符号化的再现渠道和方式进行研究,寻找外部支持及联动因素;三是推动艺术符号化践行机制研究,尝试在构建国家艺术形象,提高我国国家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方面提出参考。

[1]严书翰.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1995.

[2]宋建林.论艺术传播方式的特征[J].理论与创作,2005(4).

[3]孙春晨.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