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状及成因简析

时间:2024-05-04

李亚莉

大学生即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大学生的伦理观对于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大学生来说,形成一种与其身份相符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是尤为重要的。身处在这个信息更替迅速的网络时代,上网已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相应的,大学生的伦理观也受到了网络的猛烈冲击。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学会掌握正确的网络是非观也成为大学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主网络意识,而不会轻易被网络形形色色的信息蒙蔽了双眼误入歧途。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截至2016年6月,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而这部分人大部分属于大学生群体。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现在,国内尚未有详尽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环境进行约束,导致网络环境比较杂乱,大学生容易接收到封建迷信、暴力色情、反动言论等不良信息;高校也不注重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思想的教育,致使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身要求降低,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业。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长期网络不规范行为产生孤独、焦虑、冲动、暴戾等心理障碍。部分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在各大交友网站中活跃不已,幽默风趣,广交朋友;现实生活中却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甚至产生轻微社交恐惧症。“精神上丰富”和“感知上贫乏”造成大学生的自我封闭与迷失,逐渐失去了对周围现实的感受力与积极参与意识,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地位。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状成因

(一)发展原因

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国内的网络技术,此前在国外已有近30年的改进与发展,现今国内网络环境仍属于探索和进步阶段,相应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问题更是几乎未曾列上正式的议程,亟待商榷改进。

(二)社会原因

作为一个在世界上迅速崛起的国家,被誉为“东方巨龙”的中国难免因此引起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忌惮。以美国为首,美国政府害怕中国通过网络上搜索到大量信息与技术成果,以苛刻的条件阻挠中国与之连通,并限制了使用领域。1993年6月,NCFC(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专家们在INET93会议后的CCIRN会议上坚持主张,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才终于接受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至此中国的互联网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016年,中国在互联网上的发展也不过经历了短短的22年,网络伦理道德相关教育也因为互联网起步晚的原因迟迟未得发展。

(三)法制原因

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从建国初到现在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制体系,但在完善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的关注还是相对较少,目前也没有相关具体的法律对网络环境进行约束,这方面还是一块短板。

网络的自由化对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辨识能力要求更高,网络伦理所构成的无害原则相对于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不再是不伤人,不害人等法律明确规定的基本职责,而仅仅存在于对网络行为的自控,但就算是如此低的要求,若不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结果也将是不理想的。进入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的普遍性也日渐突出,保持良好的网络伦理观念与网络道德,对网络的良好建设与发展格外重要,树立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不容忽视。

[1]黄婷婷.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途径[J].求实,2006(s4):282~283.

[2]赵燕.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67~68.

[3]李琬华.浅谈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2,26(4):101~102.

[4]孙红卫.网络伦理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探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2):75~77.

[5]郎文荣.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21~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