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成绩册”事件反思教学评价

时间:2024-05-04

肖凯键

自作者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以来,颇为关注我国的教学评价制度,但仅关注我国教学评价制度不足以得出更加深刻的反思。固然作者想通过研究1969年在亚洲发达国家日本发生的震惊全日本教育界的“成绩册”时间对日本教学评价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

日本的教育是在亚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直至现在,日本的教育依旧值得咱们中国的学者进行研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有许多人在批评我国的教学评价制度,或者指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众多的问题。然而,即便是发达国家,他们的教育体制也并不像我国许多民众所言之极好,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存在教育体制的缺陷。负责日本教育的文部省于2001年颁布了修订版的《指导要领》,标志着日本一直采用的相对评价被否定,新的评价方式将是基于目标的评价,这是日本关于教学评价的一史上重大改革,但不得让人深思,这场改革是否真的给日本教学评价带来好处。

一、“成绩册”事件的由来

“成绩册”事件发生在1969年2月,日本鹿儿岛的一位家长因不满学校给予自家小孩的成绩册评价而写信至电视台以表愤怒之情,她在信中指出:“教学管理者在班级中预先决定优秀的人是多少,良好的人是多少,此制度是极度不合理的,”此为成绩册事件,此信经当时日本媒体曝光,立即在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

随之而来的便是轰动全日本的“成绩册大讨论”事件,众人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学习能力问题与社会问题日趋相关之大背景下,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的成绩册,实质上则相当于我国中小学在期末发下的家庭报告书,成绩册背后的教育评价原理,即相对评价的问题日趋凸显,最终导致了众多日本学生家长的抗议。

更让当时的日本民众惊讶的是,时任日本文部省官员得知家长告发后发表重要声明指出:“成绩册和评价手册是不一样的,前者由学校自由制定,后者则是政府制定。”日本民众的惊讶说明了他们当时一致认为学校所发的成绩册等同于政府颁布的评价手册,就连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背蒙在鼓里。而当时文部省官员发话则意味着,各学校教师可在政府制定的大范围内凭自身判断来决定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与内容。于是,当时的日本全国便引起改革成绩册及教学评价的运动高潮,教师们通过改革成绩册来实现课程改革,并获得直接参与学校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自那时起,日本将进入改革教学评价的倒计时。

二、教学改革后的反思

本文初始说道2001年改订版的《指导要领》提倡并实施基于目标评价以来已有十多年时间,虽说基于目标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学评价改革成效,但日本教育依旧有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教育问题。

基于目标评价目的是要让一线教学人员掌握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效果的评价方法,一改之前相对评价为集中凸显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关系,教师从改革教学评价后可全身心投入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一线教学人员在经过教学实践后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较快,此感受体现了日本教学评价的改革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知,无论是“相对评价”还是“基于目标的评价”,日本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并无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变化,所存在的弊端却“评价”只可停留于考察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层面上,并无深入到教学整体的主心骨中,以达到改善课堂整体教学。由此可见,改革后的日本教评并无真正帮助学生取得巨大进步,也无最大限度之学力保障,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未能落实日本中小学整体教学的改善和学生个别指导问题的加强,这已违背基于目标评价的改革初衷。

中日两国的教学评价改革任重道远,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审视国家教育的新情况,教学评价的改革一定要符合国家教育的实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评价手法,提升教师队伍的评价艺术,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成功改革。

[1]陈亮.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2]王少非.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3]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4]刘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

[5]王焕霞.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和范式与参照标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1).

[6]贾翠雅.美国新教师评价的标准、特点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