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

时间:2024-05-04

范乐乐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1]。高校专职辅导员则是专门从事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教师群体。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2]。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3]。每一个社会人在不同的位置上都具有不同的身份,同时要赋予这一身份相应的行为和职责。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辅导员对于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基于工作职责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活动,深入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三是学生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具体涵盖奖困助学贷的审核及评定,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四是抓好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干会和班会,指导和协助制订班级计划;五是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六是保持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的联系,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做好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纠正;七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遇到突发事件妥善处理,敏感时期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稳定防范工作;八是辅导员的多重工作职责决定了,这一角色要扮演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二、现阶段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多样化

2017年教育部新颁发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责做了新的规定,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需要面面俱到。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辅导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容易导致这一职业的内涵重点不突出,久而久之很难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许多辅导员在这一岗位上无法正确的给出自己的角色定位,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也始终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的理解和认知到这一角色的真正内涵。

(二)辅导员职业成长路径有待畅通

目前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不仅要求应聘者是研究生学历,党员,更提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背景的优先的条件。也就是说目前高校的辅导员不仅思想觉悟高,学历高,更具有自己的专业背景。但大部分的辅导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尤其开始从事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后,放弃或搁置了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再研究和再深造,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也很迷茫。从学校层面来说,也忽视对辅导员队伍在学科领域的指导和帮助。

三、解决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发挥辅导员的自我觉知,形成核心竞争力

自我觉知,通俗意义上指的是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4]。辅导员对自己角色的认同是一个循环系统。这一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辅导员把其主体角色内化为自身的角色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形成角色认同的过程[5]。在工作中,辅导员面临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社会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生期望四个方面的需求,辅导员将这些需求内化为自身的角色观念,再外化为角色行为,最终形成角色认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认知、实践、反思。随着时间往复循环,将自己认同的部分形成固化,成为角色自觉。虽然辅导员的工作涉及面广泛,但是通过形成角色自觉,在各个方面都可以总结出符合自己行事风格,适合学生发展的工作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从制度入手助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不同于以往,更多的是要求辅导员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由此可见,髙校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开展一些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需要。许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稳定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6]。在2017年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在职业发展和业务培训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角度考虑,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以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保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调查研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决策计划能力、统筹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7]。因此要只有从制度层面引导,从辅导员自身成长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助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1]邓娜.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1(8):113~114.

[2]教育部令第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4).

[3][4][5]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0(6):177~180.

[6]徐娅玮.职业生涯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7]洪文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思考[J].高教论坛,2006(6):192~1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