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诺乡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4-05-04

顿 楠

那诺乡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顿 楠1,2

那诺乡总人口19400人,哈尼族占91%,全乡年平均外出务工人员6000人,占全乡总人口30.9%。在所有外出务工人员中,以短途迁移为主,乡土情结浓郁,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多以脏、累型体力劳动为主,就业方向多集中在元江、红河、玉溪,且大多数外出劳动力在省内工作,少部分则选择到沿海省份。

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转移 哈尼族 元江县

一、元江县那诺乡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南,与红河、新平、石屏、墨江四县相邻,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平整地区总面积仅占3.2%。该县以红河流域的元江命名,且地处红河流域中上游,哀牢山与横断山脉分别延伸到该县西南与东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典型的立体型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全县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超过62%,花科类200余种,中药材类170余种,2000余种林木,动物种类100余种,有镍、金、铜、钴、石膏、龙纹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该县经济作物中的芒果、香蕉、菠萝、荔枝、茉莉、芦荟及热带花卉等具有比较突出的经济价值。该地区人文资源独特,民族风情相当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其家喻户晓的“梯田文化”更成为这里的一大胜景。元江县下辖那诺乡等10个乡镇及4个农场,总人口20万余。那诺乡位于元江县东南部,面积152平方公里,地形复杂,东部为低海拔山区,中西部为高海拔山区,东西部山势陡峭,中部坡度相对平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乡。境内海拔差异大,包含了有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突出。自然、文化资源丰富。

二、当年那诺乡劳动力宏观就业状况

那诺乡截至2017年4月,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16-60周岁)12866人(男6912人,女5954人),其中在校学生1122人,服兵役33人,残疾人324人,服刑22人;转移就业中,就地就近实现乡(镇)内产业间转移就业人数235人,并主要是依托乡村建设和地方特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县内城乡间实现转移就业人数4548人,主要依托城镇化和“五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带动转移就业。省内县外区域间实现转移就业人数604人,主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转移就业。跨省实现转移就业人数78人,主要依托驻外地劳务服务机构转移就业。国际(区域)间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5人,主要依托区位优势实现境外转移就业。截至2017年4月,全乡共计5480人完成转移就业,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人数为4698人。可供给的资源中有意愿转移的劳动力人数中包括县内650人,县外省内220人,省外50人。有条件但是无意愿转移就业的共计4725人。另据那诺乡人民政府就业局关于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显示,2017年4月,全乡新增转移就业共计380人,其中县内就业234人,县外云南省内就业109人。省外国内合计转移就业37人,其中上海市就业5人,广东省就业15人。4月份全乡镇转移就业中,从事第二产业为265人,第三产业就业115人。

从以上就业转移数据可以看到,元江县那诺乡劳动力人口转移就业人员中半数以上集中在县内就业,这一部分源于乡政府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2005年以来,那诺乡以“五通五有”(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打造一个优势产业,一条通村到户的硬化路,一个科技文化室,一批致富带头人,一个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为思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成绩。

那诺乡党委、政府按照“重烤烟、稳粮食、兴畜牧”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三项传统支柱产业:一是烤烟产业,烤烟生产是那诺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保证。二是甘蔗种植业,在乡政府实施“两推广两提高一完善”的措施导引下,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协调服务,充分调动蔗农生产积极性,甘蔗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水稻种植业和林果种植产业。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到,全乡劳动力总数为13850余人,其中乡村就业人数13058人,农业劳动力9433人,占总人口数的68%以上。乡村就业人员中男性人数为6923人,占乡村就业人数53%,乡村就业的女性劳动力为6135人,占比47%;男性从事农业人数为5353人,占农业劳动力57%,女性从事农业的人数为4080人,占比43%。

表1

(数据来源:那诺乡政府统计办)

(数据来源:那诺乡统计办)

三、当年那诺乡微观劳动力就业状况(者党村、猪街村、那诺社区等)

本次调研,采用入户访问、集市随机访问、田间地头访问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受访少数民族劳动者多数来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那诺乡者党村,少数来自猪街村、那诺社区、红土坡村和哈施村,且90%的受访者为哈尼族,共收回有效问卷30份。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哈尼族劳动力的就业取向

从劳动力就业分布来看,在30位受访者中,18-30岁共计13人,30-45岁共计15人,45岁以上2人。男士22人,女士8人。学历层次中,大专1人,中专1人,高中5人,初中16人,小学5人,未接受任何教育2人。从事行业种类,第一产业5人,且基本上集中在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第二产业15人,制造业、建筑业居多。第三产业10人,主要是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居多。

而从劳动力就业倾向上可以看出,在受访者中,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会由于受访者所处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受访者,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本地就业,收入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就业倾向的主要因素。相反,能在工作中学习到一技之长,或能发挥其特长是这一年龄阶段受访者的共同选择;而在年龄层次处于30-45岁,甚至45岁以上的劳动者,他们的就业倾向,也相当明确,就是要选择收入更高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地域。而在职业选择上,源于本地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无论是本地就业还是外地务工,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仍呈现出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劳动。同时,在被访劳动者中,尤其是18-30岁之间的受访者,在比起更高的工资待遇,是否更在意打工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问题上,有90%的受访者回答是,这体现出和他们上一辈人在观念上的显著差异,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劳动者更加注重工作中的自我成长和个人感受的特征。

在就业地域偏好方面,30位受访者中,选择省内外乡、省内市区的劳动者有7人,占总人数的23%,省外就业的共计10人,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上海、深圳、四川、福建等地。这体现了哈尼族少数民族劳动力融入当代城市化的积极性很高,敢于出外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也反映了当地就业容量偏小的问题。但在访谈中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被问及如果当地交通便利,就业环境改善,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返回本地实现就业的。问及原因,他们认为云南省内优质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以及哈尼族作为大山的雕刻民族勤劳上进的民族性格和守乡守土的民族情怀是他们更愿意留在本地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劳动力转移就业态势

当地劳动力转移创收方面体现出的特征包括:那诺乡富余劳动力较多,2016-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科学部署下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全年预计共输出6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5万亿元。从被访的微观主体来看,留在本地就业的劳动者月收入普遍不高,受从事职业的差异影响而存在不同,从事家庭作坊式的豆腐生意和经营社区生活超市的月收入在500-800元之间,从事门窗制作生意的月收入在2000元之间,从事烤烟种植、加工、销售的月收入在1000-2500元不等。而相比之下,外出务工的收入要更多一些,月收入基本在3000-5000元之间。因此,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方式和途径,仍然是以“三源”(人缘、血缘、地缘)关系为主,被访者中外出务工方式基本都是因为城中有亲戚,或者是朋友、老乡或本村邻居带领或介绍,而由政府机构(乡、镇或县就业服务站)统一组织培训进而进城务工或者由劳务中介机构组织进城的却不多。

(三)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劳动力就近就业。元江县那诺乡经济总量小,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产业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以梯田为核心的一、三产联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种植业,但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小、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利润率不高。少数民族劳动力仅能维持温饱,进一步增收困难。三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未得到彻底改变。四是招商引资工作项目落实难,成效不明显。

另一方面,劳动力自身技能素质水平阻碍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不高是制约劳务输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据调查,者党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受访者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最大占到53.4%,只有个别受访者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使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受到极大限制。

(四)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对策措施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变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突出当地支柱产业特色。继续夯实烤烟、甘蔗的种植规模,支持当地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和普及烤烟技术。大力推进有机稻谷、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实施水稻高产示范项目,优质禽蛋基地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探索和实施梯田农业与民族文化旅游的综合开发。

第二,加大项目招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继续深度挖掘特色资源优势,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在避免与其他县域产业结构相趋同的基础上,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经济主体,构建起分工明确的和联系密切的特色产业群,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必须消除制度形成的歧视。一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原有功能是人口登记、人口调查、粮户关系管理。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关系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应加快研究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各用工企业在工伤、医疗、生育方面的社会保障。三是发挥云南省城乡各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信息、劳动力价格、工企业在工伤、医疗、生育方面的社会保障。四是发挥云南城乡各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信息、劳动力价格、劳动合同、劳动用工交流、职业介绍方面主体作用。

第四,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大力推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少数民族劳动力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短期培训。青年,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劳动者,应大力鼓励他们定期进行职业培训。中年劳动者,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

行文至此,要由衷的感谢对此次调研给与帮助的各位领导和好友,他们分别是:云南省玉溪市中共那诺乡党委张一冬书记,那诺乡人民政府张荣乡长,元江县统计局那诺乡统计站徐敏站长、那诺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李杰副主任和张园艳女士、那诺乡党政办庄娜女士,那诺乡公路管理所李沙郎所长。者党小学白安兰校长和他的各位同仁。者党村委会白顺荣副主任,者党村委会者党村民小组白阿普组长,玉溪市交通运输局驻那诺乡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文韬先生。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本次调研任务。最后还要感谢中央民族大学,感谢我的导师黄健英教授提供了次次难得的调研机会,感谢郭晶师姐和曾泓霖同学的一路协助,不仅帮助我充实了调研资料,而且调研之路因你们而更有意义。感恩有你们!

1.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