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时代推进网络“群众路线”的背景与价值

时间:2024-05-04

李 婕

一、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l了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的受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的强力挑战,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信息聚合化、传播即时化、主体大众化是新媒体时代最鲜明的三个特征。

(一)信息聚合化

新媒体时代,个人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组建或者参与群体,同时在一个平台上贡献的自己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可以得到他人的传播和扩散。这种信息的贡献与聚合,可以快速增加用户数量。而且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极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信息传播者花更少钱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而信息受众也可以通过支付更低的费用获得自己需要的的海量信息。这种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创造出超越传统媒体的服务。这种“无障碍的时代”使得媒体使用者“只要轻轻一点鼠标,整个世界尽在掌握中”。

(二)传播即时化

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从采集、制作、审核到传播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费时费力,信息及时性较差。以报纸为例,从新闻采集、编辑、审核到排版、印刷、投递,最后到达受众,往往需要经过一天甚至数天时间。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则可以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立体的传播媒介迅速得以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直播、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一个社会热点、一条爆炸性新闻不仅可以即时到达数量惊人的受众群体,还可能在极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传播。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三)主体大众化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报纸、电视、电台的内容是预先制作好的,没有参与、选择的机会。而新媒体把每一个个人变成了主体,不仅可以发布个人信息,成为信息链的源头,还可以通过自己对信息进行生产和传递,成为信息的主导者。每一位公众都可以在自己的,普通公众或组织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发布、分享、传播、评论自己的观点、感受、体会、意见,通过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关注社会热点、评论国家政策。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社会公众随时交换意见的梦想。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普通大众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舆论主动权。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和时代特点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提到了群众路线的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确立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订的《党章》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最完整的表述,即:“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人民的支持、参与和拥戴,获得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法宝。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优良传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人民为核心的群众路线通过实践加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民意表达产生新平台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7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继续稳居全球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96.3%,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对网民生活、工作、学习形态的影响力度不断加深。网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交换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不断追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现事实真相;获取最新政治信息,随之随地发表政治见解,影响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的过程等等。在新媒体格局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最自由渠道,网络民意也成为社会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网络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增进沟通交流,加强舆论引导,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党群互动的重要平台。重视网络民意,是党在信息化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全新内容,也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因素。

(二)群体意识形成聚合力

网络具有强大的聚集和扩散功能。网民不单是独立的分散的个体,他们通过网络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连接成为各种规模的群体。一个网民的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网民们通过网络平台自由联合起来,就有可能成为迅速的大规模的群体动员和聚合,形成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网民群众就共同关注的话题和信息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并达成一致和共识,形成群体态度和群体意识,就能瞬间聚集,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群体意识的发生、形成和聚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群体意识的发生和改变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联系。网络“群众路线”的实践,为执政党、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全新平台,并对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意识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党群关系呈现新图式

在政党政治中,不仅党政关系、党际关系等至关重要,党群关系更加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这是党的性质、纲领和根本宗旨决定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人们表达诉求、发表意见以及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样也影响着党群工作的开展。对于政府而言,公民网络参与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参与促进了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对于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方式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导致党群关系呈现出了新的图式。

(四)群众工作运用新载体

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是与实现执政党功能和执政党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执政党生命线的群众路线,只有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实现政党功能。今天,我们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曙光在前。但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复杂,群众工作传统模式的一些局限性展现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党群关系发展的需要。群众在哪里,群众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掌握和运用全新的信息交流传播模式,将群众工作拓展到互联网平台,创新群众工作的媒介和途径。

三、新媒体时代推进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

群众在哪里,民情、民意、民心就在哪里。群众上了网,实践群众路线也就必须跟着上网。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就是坚持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运用网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汇聚民意、凝聚民心,增进党群交流,密切党群关系。网络“群众路线”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全新领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推进网络“群众路线”,把网络群众工作做实、做稳、做新,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民心、顺应民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推进网络“群众路线”是畅通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的迫切需要

2016年4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在国家建设和治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群众的诉求、意见、建议,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怎样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党群联系十分重要的渠道。据工信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7.5亿,超过人口总数一半以上。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包括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智商的年轻一代通过网络了解党和国家的建设,表达自己的关切和观点。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和政府决策与社情民意的上通下达。只有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建设,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时刻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脱离网民就是脱离群众。

(二)推进网络“群众路线”是突出群众主体,发挥群众监督的迫切需要

***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加强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是实现从严治党、依法行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保障。这也是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纯洁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府信箱等网络载体发布官方信息,获取群众的反馈意见、建议和批评。与传统监督方式相比,这种网络监督更方便、更及时、更高效,因而能够更广泛地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收到比传统监督方式更好的实际效果。

(三)推进网络“群众路线”是促进党政民主决策的迫切需要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传统媒体时代,实现民主往往通过刊登公告、开听证会、接受人民来信来访等方式。但由于时间、空间、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真正能够收到信息、反馈意见、参与民主决策的群众往往不多。而新媒体提供了更自由、更快捷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途径,极大地降低了参政议政的成本,让广大群众可以在虚拟的空间内表达真实的想法。管理层通过收集、整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呼声,吸收群众的智慧,形成更加科学、更能代表民意的决策。这让更广泛的民主成为可能。

(四)推进网络“群众路线”是提高党政行政效能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的发展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内在动力。一方面,信息化电子化的政务活动,实现了政府部门与办事群众之间信息的即时传递。一些政府机关通过网络公开办事程序、要求,使群众可以事先准备好资料,直接提交给有管辖权的部门避免来回奔波;一些政府机关直接在网上接受业务的预约、办理,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行政成本,方便了群众办事。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的广泛应用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实现网络问政、网上投诉,可以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职、高效办事,树立政府高效、亲民的形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