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歌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5-04

李 佳

引导中职学生赏析古典诗歌的几点建议

李 佳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应从把握诗歌情感、诵读诗歌、重现诗歌画面等多种角度出发,引导中职学生赏析诗歌,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学习热情。

赏析 古典诗歌 建议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能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正契合了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中对课程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即不仅要培养中职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情感

《孟子·万章下》谈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不仅需要了解这个人,还需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我们在指导中职学生欣赏、学习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让学生和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去感知诗歌。

所谓“知人”就是要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每位作家的生平经历、艺术涵养不同,因此在诗作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个人情感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特色。掌握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就能以此类推诗人同一创作时期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它们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直接的影响。李煜亡国前期的诗词作品,大多描述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亡国以后,李煜尝尽国破家亡的凄凉,看透人生苦难的无常,所作的词多低沉悲怆,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可见亡国前后,由于诗人的生活境遇、思想情感的不同,对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身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二、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中职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描述一对恋人分别的场景,读的时候声音要低沉一点,节奏偏慢,读出那种悲凉凄惨的氛围。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则是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乐观,读的时候声音要高昂、饱满的,读出欢快、自信的情感。

此外,朗读方式也可多种多样。中职学生由于语文基础较弱,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再一味地进行单调的朗读,不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还会让学生对朗读,甚至对语文课感到厌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朗读诗歌的热情,教师可以运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如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朗读等。此外,也可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如举办主题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诗文欣赏会。在今年6月初我校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中,有一组选手朗诵屈原的《橘颂》,选手身着古服,以小品剧的形式展现了屈原的生平,配以优美的音乐唱出了这首借物抒志,以物写人的咏物抒情诗,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朗读,既丰富了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发挥想象与联想,重现诗歌画面

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充分说明了诗歌具有画面美。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出具体的场景,重现诗歌画面。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上阕有这样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先引导学生抓住“穿”、“拍”、“卷”三个动词,其次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动词赋予景物什么样的行为特征,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最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这幅图画——陡峭的山崖直直地穿刺云霄,如雷的惊涛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完成这样三步教学法后,班上很多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四、抓住诗歌意象,感知诗歌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象”是客观的事物,“意”是作者的感情。 诗人在创作诗歌作品时,往往会借助一定的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就形成了意境。如在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着多种意象:空山、秋雨、明月、松、流泉、山石。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的雨后秋山晚景图。我在指导学生欣赏诗歌时,要求学生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诗歌的意境,也就是能“悟”出作品的情感来,然后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有的学生说诗歌描述了一幅清新、幽雅的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写出了山居生活的恬静。每一个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情感,借助联想与想象分析诗歌,结合意象感知诗歌意境,让学生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陆燕辉.古典诗歌教学提升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