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法治精神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4-05-04

刘晓鹤

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法治精神的培养研究

刘晓鹤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开展及法治精神的培养,提供不一样的参考和思路。

大学生 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促进高校法治教育全面发展,符合我国对公民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高校一般都是把法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除专业的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政治课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法律概念。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梳导策略。

一、对当代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治建设的现状导致当代大学生对法律认识的缺乏

由于受社会上的一些司法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加之由于大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过份迷恋,导致多数大学生对权力的认识大于法律,甚至更有一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权大于法”的谬论,当下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腐败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形成“权大于法”的不良法律观念,宁愿相信一些媒体曝光的过分干涉权力谣言,而对检察院不相信,对法院等法律机构的公正性及法治建设缺乏足够信心。由于自身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许多大学生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对法律中有关权利的内容虽然也有所了解,但却在现实中经常不能切实维护。对于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认识也不充分,总体来说,对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大学生守法意识不强,权益意识相对淡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大学生犯罪显著增加,犯罪种类比较齐全,伤害他人、抢劫诈骗、盗窃财物、网络犯罪等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伴随科技发展高智能型犯罪和网络犯罪在大学生人群中呈现增多趋势。如果缺少正确的法律知识的传导和法律意识指导,大学生就容易在高智商犯罪的道路和自我约束行为上出现法律滑坡,进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在法律教育上缺乏正确的引导,甚至自己已经触犯了刑法导致犯罪,都全然不知。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实例,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大学法治教育的缺失。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途径的探讨

(一)改进和加强高校法治教育阵地建设

高校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认识做好法治建设和加强高校法律教育的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高校法治教育的时效性,将法治教育真正纳入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中来。作为大学生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易变性,但是也存在极大的可塑性,高校要做到积极培养和创新法治教育理念,必须将传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同时,重视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积极有效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方法,做到不断强化对高校法治教育的保障。

(二)为大学生营造法治教育的良好教育氛围

将社会法治氛围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来,优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整体环境,就要求高校将法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融合到一起。要想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就要加强学术学风建设,积极推进高校管理法治化。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氛围,就应该应实行标准化的法治教育和管理措施。通过送法进校园、开展法律讲堂、法律文娱活动、法律知识比赛等载体和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既带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高校法治建设氛围的形成。

(三)树立法治精神注重法治实践提升法治意识

学校要尽量设法组织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习、参加法律讲堂等感受法治的力量,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和引导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对法治的教育,深入了解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引导大学生将法治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课堂内外对法律的主动学习,对法律有充分认知、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对法律产生信仰,将法治精神深深根植于内心,从而改变学法无用的陈旧观念。并用法律思维方式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法治精神内化成法律意识来指导其行为,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学会用客观的思维真实地分析和评价法律。

三、结语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结合,为大学生法治教育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法治精神的培养,承载着民族和人性的光明理想。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努力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结合起来,对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法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樊秀荣.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J].法治与社会,2016(34):248~249.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思政部)

本文系集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专项课题“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研究”(项目编号:jsky2017015)。

刘晓鹤(1987-),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