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离退休职工养老需求及实施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4

杨谨瑗 陈晓东 高 敏

我国高校离退休职工养老需求及实施模式探索

杨谨瑗 陈晓东 高 敏

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由此也造成了近年来高校离退休职工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环境和人群本身的特殊性,造就了离退休职工对于养老需求的某些方面区别于其他人员,本文高校基层离退休工作为基础,通过研究高校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需求,探索构建适合其实际需要的养老模式。

高校 离退休职工 养老需求 养老模式

广大离退休人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主席***同志2016年12月23日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对于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不断增强做好老同志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老同志们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享受优质的养老保障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高校离退休职工的现状

高校离退休职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们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人生阅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许多职工还亲历了国家的解放事业,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相对于其他性质的单位,高校离退休职工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高级知识分子、文化基础深厚

高校离退休职工往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学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时,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他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常常影响着周围的年轻人。

(二)身体较健康、精力比较旺盛

高校离退休职工由于有文化、懂科学,身体状况基本都很好,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精力比较旺盛。热心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喜欢关注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

(三)对单位、学校等组织机构的依赖性较强

我国许多高校建立时间都比较久,多数离退休人员都是从最初参加工作时就在高校工作,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单位和学校。因此,他们对所在的单位组织感情深厚,工作、生活、家庭等事情都习惯了有单位组织的参与,所以对单位有较强的依赖。

(四)多数子女在外地、空巢率较高

高校离退休职工因为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教育条件,培养出的子女许多都在外地甚至海外工作和生活,造成这些离退休职工空巢率较高。这种生活方式势必要求养老模式更应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心理的慰藉。

二、我国高校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需求

(一)对单位组织的需求

高校离退休职工与单位关系的紧密程度和依赖性,要求单位组织在职工养老过程中必须承担起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上其他企业、社区的离退休职工不同,高校离退休职工更需要单位组织多为他们的养老提供尽量多的便利。

(二)对日常慰问、关怀的需求

高校离退休职工在工作期间,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退休以后,仍然会密切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骤然变化使得他们渴望有人去慰问和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

(三)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社会快速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高校离退休职工具有好学、肯钻研的特点,使得他们乐于对新兴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他们对于积极向上、乐观高雅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少。

(四)对基础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的需求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医疗。离退休后的生活,健康、平安是幸福生活的重点和基础。职工们不仅需要患病期间就诊、治疗的便利,更需要加强日常的养生保健和康复疗养。

三、探索高校离退休职工养老新模式、新途径

做好离退休职工的养老服务工作,是推动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需要。我们要满腔热忱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有关政策,多办实事好事,让职工们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切实加强个性化、亲情化、多样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把握一个“实”字,多谋落实之策,多做务实之事,有力推动老干部工作政策落到实处。坚持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做起,认真落实社会服务优老、惠老的相关政策,推出更多利老、便老的具体措施,使广大老同志能够享受到更多、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

(一)发挥高校系统、高效的组织优势,加强养老服务工作保障力度

高校应积极听取离退休职工们的心声愿望,真正了解职工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职工们一旦有改进服务管理以及涉及自身利益的合理要求,我们要通过走访看望、支部活动、座谈交流、信访接待、问卷调查、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尽最大努力把职工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反映好、解决好、落实好。

同时,应注重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特别要做到与干部人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相适应。高校要把握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保障,既要充分考虑老同志的接受程度,又要很好地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体现社会各方面的期待,使这项工作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高校具备文体设施的独特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离退休职工们对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有着较强的需求,许多高校拥有自己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学习活动场所,可以尽可能地满足职工们文化养老的需求。在保障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高校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员还应多组织和开展职工们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多地参与养老服务中去

人力资源也是高校的重要优势,青年学生、年轻老师都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乐于助人。高校可以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安排他们参与到离退休职工的养老服务中来,组织他们开展志愿活动,陪老同志们聊天、做家务等等。高校可以对老同志们加强分类服务,探索符合实际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发挥高校后勤部门的资源优势,多方面为职工提供养老便利

高校都具备较为完善的后勤部门,能够处理校园内日常运行、餐饮服务、医疗保健、房屋维护等等常规事务,高校可以整合这些资源优势,很好地服务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需求。尤其在离退休职工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之后,他们对于看病就诊、康复护理等等的需求逐渐增多,高校的后勤部门可以为职工们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医疗周转金、医药费报销结算等等,帮助他们解决多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充分利用校内家属区的特点,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

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家属区,职工住房也是高校自行修建的,离退休职工们居住相对比较集中,邻里之间都是老同事、老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离退休后空闲时间的增多,他们对于亲情、友情的渴望却与日俱增,高校内相对集中、固定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构筑起温馨、和谐的养老氛围,老同事、老朋友之间的嘘寒问暖、邻里相望,可以很好地缓解离退休后的很多不适。高校可以将这类小区、院落等设置成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采用类似社区的管理模式,协助职工们进行日常走访调研、关爱慰问、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工作,帮助职工们解决实际困难。

(六)利用社区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为高校离退休职工提供更多选择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对养老工作的重视,社区养老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帮助人们实现了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服务为依靠的养老需求。近年来,这种养老健康家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社区力量和国家给予的养老便民举措,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多、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住在校外社区的高校离退休职工们,恰恰可以利用优质的社区养老模式,丰富离退休生活、满足养老需求。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把老同志的历史贡献和功勋业绩始终铭记于心。我们要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切实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落实到每一位老同志身上;就要对老同志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敬老、爱老、为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1]刘文荣,常成.新时期用“贴心服务”做好高校离退休工作[J].黑河学刊,2012(1):179~180.

[2]杜少英,冯智聪,冯智敏,刘红霞,张艳文.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居家养老护理需求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2):296~29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