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以《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为例

时间:2024-05-04

冯文婷 潘 雯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
——以《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为例

冯文婷 潘 雯

外宣文本对于一个国家表达政治立场、树立国际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翻译视角出发,以《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为实例,探讨建构主义对外宣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更好的达到外宣文本的目的。

建构主义 外宣翻译 翻译策略

一、前言

和结构主义局限于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翻译不同,建构主义有其独特的特点。建构主义翻译观跳出语言本身的束缚,从人类社会交往实践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活动,将翻译活动看作是跨文化交流的手段与桥梁。而国家发布外宣文本的目的就是对外宣传国情、传播文化、树立形象。黄友义指出,除去“信、达、雅”这三个标准之外,外宣翻译中更需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本国发展的国情,贴近读者对此国家信息的需求,以及贴近读者的思维习惯。而这也恰好与建构主义翻译观不谋而合。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外宣翻译

(一)立足国情,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例1: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译文:On the basis of range-based regulation, we streng thened targeted and well-timed regulation and pursued a more proactive fi scal policy...

“相机调控”这里的相机不是指拍照的相机,而是借用了一个经济学里的英文名词“相机抉择”(Discretion),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灵活机动地作出决定,“相”中时“机”。因此,译者将其翻译成“well-timed regulation”。这一翻译正体现出了建构主义核心翻译原则中的第一点——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如果译者缺乏对国情的了解而将这些术语直译成“camera regulation”,译文就会违背知识的客观性。

(二)补译缩略词

中文为了简洁,常用四字词语、短句和数字来进行缩略。遇到这种情况,译者需将内容补充完整,以便读者能获得有效信息,从而达到文本的交际目的。

例2: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初见成效。

译文:We worked to secure solid progress in supplyside structu -ral reform,achieving initial success in the five priority tasks of cutting overcapacity,reducing excess inventory,deleveraging, lowering costs,and strengthening points of weakness.

“三去一降一补”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通过电视新闻或网络媒体的报道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对于那些缺乏相应背景知识的外国人来说可能就完全无法理解了。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就将政策内容补充完整,以便读者能完全理解文本。这就体现出建构主义核心翻译原则中的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

(三)符合读者的思维模式

如果想要达到外宣文本的宣传目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读者的思维模式,使译文更具可读性。由于中英文在句式上存在差异,比如:中文善于用短句,句与句之间的连词比较少,对于语境的依赖程度高,逻辑关系多存在于语境之中;而英文善用长句,连词较多,对语境依赖度较低,逻辑关系明显;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让译文更符合英语国家读者的思维模式,译者就要抓住原文文本的“神”而脱离其“形”。

例3: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译文:We developed new and better ways of conducting macro regulation to keep the economy operating within an appropriate range.

译者在处理这句话时,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思维,将原文的两个小分句合并为一个长句,添加主语并挑明两个分句中的逻辑关系,提高了整个译文的可读性。

(四)保持原文文本的风格

根据建构主义翻译观的核心原则,译文必须要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这一点就是强调文本对译者的制约性,翻译不是自由创作,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制于原文文本。这一点就是强调译者要抓住原文的“神”和“韵”。在笔者看来,“神”就是文本的中心内容;“韵”就是文本的风格,在外宣文本的风格就是严谨、正式,整个文风要能读者信服,从而在读者心里树立起我国的对外形象。

三、结语

使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外宣翻译就要求译者对于本国国情政策要有深刻了解;在语言处理方面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使译文可读性高;还要牢牢把握住整个文体风格,使译文具有原文的神韵。

[1]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黄慧,贾卉.建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外宣翻译——从“做可爱的上海人”的英译谈起[J].上海翻译,2007(04).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

[4]孙爱娜.建构主义视域下我国外宣文本汉英翻译探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5).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冯文婷(1994-),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潘雯(1989-),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