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延金
从汉字改革的问题和中国文化角度讨论汉字为什么不能拼音化
陈延金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汉字 改革 中国文化 拼音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对中国汉字的研究,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远从春秋战国时期就萌芽产生,历经各代的不断发展。有诸多因素使汉字逐渐成为现在被我们使用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创造演变,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汉字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其中也少不了文人对汉字的研究,例如,许慎在其《说文》中提出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从而使表意文字变成了音化符号,使汉字与读音相连。而到了近代,特别是五四以来,针对汉字音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
最近网上出现一阵拼音风,用简单的几个拼音就能表达更多的感情,不讲求语法、构词法等,例如“MM”。与繁琐的汉字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这种表达方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代替汉字,既能表达出汉字表达不出的诙谐幽默等语调,又方便快捷。从这些方面考虑,拼音文字确实比汉字有优势,这样不断地将汉字转化成大家都懂的拼音文字真的好吗?这阵拼音风到底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曾掀起过不小的波澜。但汉字为什么没有走拼音化而选择了形声的道路呢?为方便大家更加了解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汉字改革的问题和中国文化角度讨论汉字为什么不能拼音化。
五四时期到建国之初,无论是外国学者还是中国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汉字改革问题,汉字改革包含以下几个大的问题,即汉字拉丁化问题、简化字问题、规范汉字使用问题。其中汉字拉丁化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优越论”也因此应运而生。鲁迅先生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汉字改革或走拉丁文字道路使中国迅速与西方文化接轨,因而使中国快速走上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在西方也兴起了一段汉字落后论。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汉字是中国腐朽的根源,因为汉字结构本身包含着浓浓的儒家文化思想,中庸之道浓厚,要想摆脱腐败落后,汉字必须被拉丁文所取代。
汉字真的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吗?在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最好的回答:形声化道路是汉字发展的必然选择。汉字的意合手段也已经成了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一般是密合的,字和词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同一性,而且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有声符表音,这种构形上的优势是汉字文化区域的形成。并且形声字还有形符表意,这是拼音文字所没有的特点。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的主张忽略了汉字的字形所代表的功能是西方文化所不及的。其次,语言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只有简明和不简明,优美和不优美,强势和弱势的区别。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独立的国家,捍卫汉字独有的特点是我们每一个传承国家文化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有利于汉字发展的改革,使得汉字拼音化道路走上穷途末路。
综上所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对于汉字为什么是形声而不是拼音化问题,无论是从汉字改革的问题、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音化高潮及其失败的原因,还是从汉字的优越性及拼音文字的劣势、中国文化角度来讲,汉字走拼音化道路都有其不可逆转弊端。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只有走形声化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汉字的发展。形声化既能促进汉字文化渊源流长的发展,也能更好地保持汉字本身特色与优势的尽情展现。这些特点是拼音化文字所不能及的。汉字其美,眩人眼目;汉字其善,沁人心脾;汉字其功,感动天地;汉字其能,与神连镳。执是之故,汉字被许多人攻讦。然而恶鹰扑日,难遮日辉。丑者夭折,美者永恒——这是不可动摇的规律。
[1]萧甫春.汉字为什么没有拼音化[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5(2):90.
[2]潘悟云,邵敬敏.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语言学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93.
[3]刘精盛.论汉字构型的优势和表意文字说的片面性[J].延安大学学报,2005,27(4):101.
[4]张学新.汉字不可能拼音化或西方文字化[J].中国科学报,2012.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陈延金(199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海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