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宋 凯
中介语研究对外语习得及教学的启示
宋 凯
中介语是外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观点使得二语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的标志。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产生的背景、概念及特点,并指出中介语研究给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中介语 外语教学
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语言学专家们对二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离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这个理想还相差甚远。而且二语学习者总是所使用的是一种风格上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迥异的语体,结构上处于两者中间状态,又与这两种语言相关的语言—中界语(interlanguage)。中介语是一个过度性的语言系统,就是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有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语言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的确立对二语习得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中期,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这种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非常盛行。它通过对学习者的两种语言—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之处来预测学习者将会遇到的困难,而且认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给二语学习者带来困难,两种语言差别越大给二语学习者带来的困难越大。这种方法在它盛行的时代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将第二语言和母语完全对立起来。对比分析方法也不能解释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也会阻碍学习者向目标语靠近的进程。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知识点和母语语言知识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发生迁移。还认为母语干扰是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
介于对比方法的种种不足,20世纪70年代出现另一种研究方法—错误分析方法(error analysis)。研究者在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时发现:在外语教学及实际交际过程中,用对比分析法预测的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反而那些没有被预测出的偏误却出现了。他们还发现:因母语干扰产生的错误占比率很小。因此,研究者对错误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重新界定。他们认为错误对研究语言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具有积极意义,错误能够反映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Corder(1967)指出偏误可以(1)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掌握情况,(2)为研究者提供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证据,(3)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语言习得规律,而完善学习方法及策略。Richards and Simpson(1974)也指出:偏误是学习者取的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表现,有人有时竟然把它当作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例证,这是不客观的。他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标语内部本身的结构和系统是二语学习者的主要困难所在,母语的影响微乎其微。它的不足之处是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完全以目标语语言系统为标准来衡量,忽视了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有规律可循的创造性。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中介语则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彻底打破了对比分析的理论束缚,指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中介语是由Selinger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中介语》的论文中首次使用,阐述了其概念,并就地位上它在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进行了明确。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语言不是一个静态系统,是介于母语向目标语之间的一个发展“连续体”(continuum),在这个连续体的每个点、段都自成相对独立的动态系统,并独具特征。在这一发展、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创造出一系列的语言规则,使自己逐步靠近目标语。把某一特定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视为某一语言系统被仿造的语言输出,这一中介语既包含母语的特征也包含目标语的特征,但又独立于母语和目标语自成系统。
把中介语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作一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后两者研究对象都是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错误”分析描述的是语言的静止状态,语料多来自语言学习者的翻译、作文等书面材料,语言交际中所出现的错误被忽略。而中介于把“错误”和“非错误”均纳入研究范畴,对学习者的语言进行全面地、纵向的、动态的描述,关注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全过程。由此可见,与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相比较,中介语对偏误的态度则更加客观,认为偏误的出现是是语言习得过程的必由之路。
(一)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吸收新内容并不断对原有内容加以修正的开放的体系,即新的表达方式不断渗入中介语体系中。
(二)中介语具有动态性
学习者的中介语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会从一个阶段直接跃到下一个发展阶段,而是渐渐地对中介语体系进行修正补充从而越来越靠近目标语。
(三)中介语具有系统性
这一系统指的是学习者的中介语无论从语音,语法,或是从词汇方面来看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规律性很强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研究可以帮助语言研究者或教师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有助于认识外语学习过程的特点,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介语的研究对国内外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中的“错误”规律进行了揭示,能够使教学组织和安排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规律,能够更好地识别、分析、理解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从而使外语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一)理性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既然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发展过程的固有特征,那么,错误就应当被看成是二语习得者的常态表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允许错误的存在,纠正错误方法应当适度,而且应当有规可循,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中介语的质量,使其靠近目标语的时间缩短。这就要求教师对输入语言的质和量有很科学的安排,以确保二语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标语的输入,理性对待错误,甚至能理解学生的“屡教不改”。
(二)提供适合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学习内容
既然中介语是在二语习得者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与他们的认知和理解息息相关,那么,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料选用会对学习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认识到大多数学习者对所选用语言材料没有判断能力,不可能有选择性的吸收,继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相符的学习内容。
(三)有效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对中介语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二语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对语言输入进行可理性吸收。在语言输出时,他们也始终处于一个异常活跃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肯定其语言学习成果,理解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中介语研究成果,科学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努力创新,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越战越勇。
毫无疑问,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因此,中介语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2~5.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杨连瑞.试论中介语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宋凯(1974-),女,汉族,陕西米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语言教育、职业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