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与体育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君君 何新亮

艺术与体育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王君君 何新亮

本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艺术与体育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参考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现状,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在高校推广艺术和体育的同步教育是艺术与体育协同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而艺术与体育也无一例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艺术与体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时至今日,已相互渗透体育所具有的竞技性魅力在艺术中早已体现出来,而在体育中也有了艺术的审美性体验,二者早已缺一不可。为促进社会的发展,二者的协同发展便尤为重要。处理好二者发展的关系与路径,将会为社会带来各种积极的效应。

艺术 体育 协同发展 高等院校教育

一、艺术和体育的起源级发展

体育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端。现代体育的各项运动及技巧,是人类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广义运动。劳动当然包含在广义运动中,而在人类早期社会,劳动即是肢体加粗制工具。现代体育中的走、奔、投、跳、射等,都是对这一点的强力证明,也是人类不断进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原始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时至今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体育历经人类各个历史阶段,也将不断发展前行。

体育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而艺术的起源则颇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社会形成后,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 这时就是原始的艺术的产生。现代美学家认为, 在人类审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前,艺术就已经产生了。例如原始人的壁画以及古人类的骨质项链就是艺术产生的有力证据。所以,艺术是伴随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 随着生产劳动的提高而提高。

当达尔文进化论被世界普遍认可后,体育和艺术的起源问题才得以进行科学性探讨。其结论是,只有人类才有体育,只有人类才有艺术。

体育运动与艺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不断推进历史的进程,如今已成为现代体育与艺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艺术体育因其的锻炼方式独特和能带来愉悦的体验受到大众的喜爱。基于此,我们应当增加研究艺术体育方面,因为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二、早期艺术与体育的协同发展

艺术体育的主要发展群体主要是在20实际中后期出现。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人文主义”的影响才得以展现,在世界范围的内,各国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孕育和萌生了现代体育思想。随后的影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具得以彰显。古希腊的奥林匹克,是对人体机能探索和挖掘,但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蛮横之气。对人类的发展来说,古奥林匹克只重视了野蛮其体魄,未注重精神层面的平衡,而艺术恰恰能填补这一项空白。于是,在传统体育项目中,添加或融合了艺术元素,出现了街舞、交谊舞等体育舞蹈,体操、花样游泳等竞技项目,跳水、冲浪、瑜伽等潜艺术项目。由此形成了现代体育。

20世纪80年代,体育艺术舞蹈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体育项目。秧歌、武术等也立刻成为中国代表的艺术体育形式。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总体层面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不再奔忙于温饱,开始去追求精神生活内容,因此,体育活动便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参考文献: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与“艺术体育”活动的居民占了参加体育活动总量的49.88%,也充分说明城镇居民喜爱和需要“艺术体育”。因此“艺术体育”得以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发展至关重要,重视发展“艺术体育”是一项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情的决策。艺术与体育长期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在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仍可直观的感受到艺术与体育交融所带来的观赏价值。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

三、艺术与体育结合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在发展它的纯粹性的同时,也不断地融入其他生活领域。体育也不例外。艺术和体育相结合也是社会形态意识发展和人的审美需求提高的结果。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在当代体育中融入艺术元素便成为了必然趋势,这不仅是顺应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在高校教育中提出的“三个面向”,即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体育高校艺术教学将艺术元素科学地融入体育活动中,在高校艺术体育教学中,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在艺术氛围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能,发展艺术的构思、表达与创造等实践能力,从而将体育与艺术在各方面进行融合,形成艺体合一、技艺双馨的“复合教育”,使高校生真正变成“复合型人才”。体育健强人的体魄,艺术则文明人的精神,二者彼此促进,交相辉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共存。体育和艺术的协同发展,既能启发艺术表演者的创作灵感,又能丰富使体育的现有表现形式得到扩充。由此,在体育高校的日常教学中,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艺术教育的缺乏是我国体育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这一情况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二是艺术设备的缺乏,再就是传统文化课、专业课对艺术类课程的“侵占”。这三个方面都是教育理念落后的表现。我国从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家长认为其他才艺都是“旁门左道”,学生也在这种氛围中,对艺术失去了兴趣乃至激情。于是,在学生步入大学生活后,尽管有着充裕的时间和多样的选择,学生们仍然很难让艺术类课程在自己的脑海中停留,更遑论考量。学生从小到大都失去了对艺术的认知。体育高校更是如此,体育专业的学生们,在健强体魄的同时,也注重竞技项目的结果,这就使得自身对课程和业余时间安排有失偏颇,所以,大学生靠自身更难权衡好体育与艺术的关系。这是我国教育中严重的缺失环节,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好在教育资源的全面普及,我国已认识到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并积极的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国就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要求,量化了的师资要求和课程安排,让艺术通识类课程尽可能多地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中,从而完成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良好转变。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已开始着力解决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滞后的问题,此举不仅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更重要的是,真正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知识,提高了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课程改革后调查中,学生们的热烈反响是对艺术与体育相结合最大的支持。

四、艺术与体育结合的可行性

正如前文所说,艺术和体育各有所长,艺术种形,体育重质,二者优势互补,使得二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回顾历史,艺术和体育正像是长河中两个明亮的浪花,互相推波助澜却永不消散。历史已为体育和艺术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代教育理念的改变,更是对艺术和体育的扶植。我国社会主义转型,不再提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是追求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被广泛接受后,我国出台了多种政策和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和促进艺术教育的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落实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艺术课程的安排,对师资水平的量化以及对艺术教育通识设备的大力投资。一点一滴,都是教育先行,协同发展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体育和艺术的协同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也有了更加明朗的未来。因此,高校开设结合教育的新模式,是艺术与体育协同发展的新兴路径。

五、总结

艺术与体育协同发展的历程十分漫长,从相互影响到接纳,再到相互融合,历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艺术与体育的协同发展将会主要表现在体育高等学院开设的艺术体育相关课程,这既是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并推动各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是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具体体现。然而我国各体育高校增设艺术体育教育课程还在起步阶段,在专业建设上缺少一定的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为主。但是,我国教育教学资源雄厚,教师水平普遍较高,多项各级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及专家们的肯定,不用照搬经验总结,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以重点培育综合性人才为宗旨,加强艺术和体育的联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人才。

[1]王志华.体育教学艺术的结构与运用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18~120.

[2]许春利.体育和艺术起源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40~41.

[3]杨光照.艺术氛围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缺失与优化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5(1):67~68.

[4]张巍,饶燕.武汉体育学院开设男子艺术体操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4):371~373.

[5]宋文利,孙敏敏.谈“艺术体育”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36~38.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王君君(1993-),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在读,武汉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