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艳玲
如何缓解殡葬行业职工的心理压力
刘艳玲
由于多种原因,殡葬行业职工心理压力较大,影响了他们的 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从殡葬行业职工的工作状况入手,分析产生心理压 力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办法。
殡葬行业 缓解 职工心理压力
据民政部、中国社科院等多家单位科研多年调研成果《殡葬绿皮书》指出,殡葬行业职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什么殡葬行业职工存在大的心理压力呢?
殡仪馆大多远离市区,比较偏僻,单位对外比较封闭,外人对殡葬工作不理解;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外人都是处于极度悲伤的状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怕和生人交往是普遍现象,殡葬工作人员不主动握手,不主动问好,不主动说再见,不主动参加朋友的婚礼,不主动看望住院的朋友等,这些早已习以为常。
(1)人们对生命现象的不了解,千年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殡葬工作是社会上一个特殊行业,一般人对它有一种恐惧感,听到“殡仪馆”或者遇到在殡仪工作人员,往往就会联想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尸体、死亡、哭喊等。而且在中国传统心理中,人们迷信地认为,跟死人打交道是不吉利的事情,这些都给殡葬工作人员的人际交往带来一定障碍。
(2)由于科学的局限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彻底解释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人们对死还有很大的恐惧。
(3)因为社会的不理解,殡仪馆都很偏僻封闭,不便职工对外交流。
(4)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是长期和丧户接触,丧户的情绪是压抑、悲伤,工作人员的情绪、心情肯定受影响,工作性质业决定他们在工作期间内不能表现高兴、快乐高亢、积极的情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压抑快乐的习惯。还有殡葬行业的工作人员的社会价值很难获得认可,因此不愿意对外过多的交流,甚至隐瞒自己的身份,这使殡葬行业职工人际环境高度封闭,一旦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心理冲突,无处诉说、无人倾听、无法交流,因此感到孤独、抑郁,产生被抛弃感,这将严重影响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
(5)殡仪馆作为特殊行业待遇不高,工作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思想境界不高。
(1)加大对社会、尤其殡葬行业职工的科学知识培训,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正确理解生死的自然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深入,社会人员将越来越接受这个特殊的工作群体。
(2)加强树立职业荣誉感,单位内部搞活,引进激励机制,表彰工作先进者,树立工作典型,多渠道积极对外宣扬殡葬行业职工的伟大,增强殡葬行业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让广大的社会群众能够认识死亡的科学性,认识殡葬行业,了解殡葬行业,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这一规律,积极评价肯定殡葬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3)民政局作为殡葬行的主管机关单位要建立顺畅的心理疏导机制,殡葬行业的职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能有途径去倾诉、缓解。和专业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固定的机制,单位提供有偿服务,让所有的职工能够有机会或定期约见心理医生,得到专业的指导、治疗。殡葬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积极带头行动,起表率作用,不要讳疾忌医。职工之间要广泛交流个人感受,在交流中缓解压力、营造快乐的氛围,拜托整天压抑的环境。
(4)积极推进殡葬行业内部工作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广大职工保持积极的心态。殡葬行业的工作性性质来就容易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果不重视内部环境建设会使这种情况更加严重。适宜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都有益于职工保持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5)创造丰富多样的职工业文化,单位多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如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合作、旅游、比形式多样的比赛。尤其在目前“八项规定”必须严格执行,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也要主管部门去争取政策层面的支持,用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来充实殡葬行业职工的精神,这些活动对于缓解心理压力特别重要,引导职工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殡葬事业工作中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自己得瞧得起自己!”,与人交往时,不一定要握手,可以转换一种方式,如点头或语言问候等,增加自信;打破自己的习惯思维。不要总是以为别人都会嫌弃自己,可以反过来想一想,也许人家并不知道,也许人家会理解的。同事之间要努力搞好关系。交朋友先从同事开始,慢慢地向外发展。
(7)提高殡葬行业职工的文化层次,通过内部培训、鼓励职工学习、招录更高文化水平的新员工,整体提高行业文化水平。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殡仪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